莫高窟|数字赋能, 文化产业“加速跑”

近日 ,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专题对话之一——“数字文化金融产业论坛·数字文明在创新融合中走来” , 在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举办 。 论坛邀请数字、文化、金融领域的前沿专家和先锋代表 , 共同探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 共同展望文化融合发展的未来 。
“文化+科技”会碰撞出什么火花?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用贴近当代审美的视听效果 , 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全新演绎 , 成功“出圈”并收获大批“粉丝” 。 该节目执行策划徐娜通过连线分享关于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心得:“让技术有思想、让视觉有灵魂 , 是我们的创作思路 。 数字化手段贯穿节目内容架构、舞台设计、节目录制与后期传播的全过程 , 已经推出的6场晚会均实现了数字赋能和实景演绎相结合 。 通过AR技术 , 真实的演员与虚拟的舞台相结合 , 真实的演绎与虚拟的特效互动 , 充分激发了观众的想象 。 ”
数字技术给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改变?北京知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于山用10年时间将失传近300年的珐华釉技艺成功复原 , 他认为现代数字技术功不可没:“一方面是数据库 , 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各大博物馆关于珐华的藏品、器型、纹样以及数字分析;一方面是推广端 , 我们通过不同的数字平台 ,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珐华 。 现在 , 传统工艺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作用 , 比如三维虚拟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复杂的手工制作 。 ”
文化IP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介绍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 研究人员就发现计算机技术能将有用的信息或图片永久保存下来 , 这对保护濒危的敦煌石窟壁画非常有帮助 , 这就是“数字敦煌”最初的构想 。 目前 , 莫高窟已完成25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64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5万余张老照片的数字化保存 。 “在积累大量数字资源后 , 我们又探索如何充分盘活利用 。 比如修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推出青年‘莫高’讲述敦煌故事的8K电影 , 带领游客直观地了解敦煌文化 , 缩短他们在洞窟的停留时间 , 这大大有利于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放 。 ”丁晓宏说 。
【莫高窟|数字赋能, 文化产业“加速跑”】在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 , 金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解释道:“数字文化金融是一个新概念 ,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数字化的文化金融 , 即金融科技应用于文化金融;一是金融如何支持和服务数字文化 , 就是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对数字文化产业予以重点关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