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登上亚洲最大植物“诺亚方舟”( 二 )


然而并不是所有种子都能享受到这样高规格的“睡眠”服务 , 种子库的入库“门槛”很高 。 “珍稀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子将被优先保存 , ”秦少发告诉《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 按照这一标准 , 一些国家一、二级珍稀濒危植物优先拿到“诺亚方舟”船票 , 如喜马拉雅红豆杉、曾消失了上百年的“弥勒苣苔”以及野外只剩几十棵的巧家五针松等 。
为了精准送出“船票” ,种质库采集人员每年有100多天都在野外奔波 , 从沙漠戈壁到热带雨林、从世界屋脊到三江平原 , 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 。 他们不但需要跋山涉水寻求目标植物 , 还要算准时间才能采集到符合要求的种子样本 。 根据标准 , 一份完整的种子样本至少需要2500粒 , 1万粒左右最佳 。 同时 , 为了不破坏原产地种群情况 , 种子采集量还不能超过原产地种子的20% 。
前不久 , 种质库的专家在珠峰6200米左右成功采集到须弥扇叶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种子 , 刷新我国植物种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纪录 。
因为极寒、缺氧等因素 , 珠峰高海拔裸露的流石滩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禁区 。 之前 , 种质库保存的最高海拔种子采自西藏阿里地区5559米的高山荒漠灌丛 , 这次在海拔6200米左右的种质资源采集工作 ,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采集种子时 , 为保证遗传多样性 , 对同一种植物 , 研究人员还要在不同的生长地点采集 , 这就使得采集工作异常艰辛 。
“但我们的采集人员都对这份工作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 他们知道发现、采集和保存这些种子 , 既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需要 , 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需要 ,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 ”蔡杰表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