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30万年前古人类面容复原!我国学者发现东亚最早具有现代人面部特征的人类化石( 三 )


近10余年来 , 澎湖、许昌、华龙洞、夏河、哈尔滨等古人类化石发现及相关研究显示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演化具有复杂的化石形态多样性 。 这些形态多样性表现为原始、衍生、以及一些特殊的特征并存的混合或镶嵌模式 。
虽然以往研究已经注意到 , 部分中国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呈现一些与现代人相似的特征 , 但这些特征数量很少 , 尤其缺乏面部形态变异的详细数据 。
华龙洞6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例呈现如此丰富数量现代人面部特征的古人类化石 。 在中国 , 乃至整个东亚以往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记录中尚未有过同样发现 。
此外 , 本研究对比分析发现大荔、金牛山、马坝、巢县、长阳等中国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在面部形态特征也呈现不同的多样性表现 。 因此本研究发现为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形态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东亚地区人类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演化过渡及现代人出现
一直以来 , 古人类学界对东亚地区人类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发生时间仍不清楚或缺乏一致意见 。
本研究显示 , 华龙洞6号头骨具有的现代人特征数量及表现程度均超过已知的所有中国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 。 这一发现提示东亚地区人类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时间比以往认为的要早 , 可能在30万年前就已经发生 , 比以往认为的年代要早8-10 万年 。
华龙洞6号所代表的人群不仅是东亚地区最早的从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演化过渡的成员 , 而且最初的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事件很可能发生在相对隔离的局部区域 , 而此时在中国其它地区仍然被更加古老的人类成员所占据 。
负责这项研究的刘武研究员指出 , 华龙洞6号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面部骨骼形态及容貌 。 它所呈现出的现代人特征提示 , 30万年前生存在华龙洞的人群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准现代人 。
最近在非洲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和研究将现代人出现时间提早到31.5万年前 。 然而 , 遗传学研究显示 , 古老型人类与现代人类谱系的分别时间发生在55-76.5万年前 , 提示可能有生存时间更早的现代人谱系成员 , 远远早于目前的人类化石证据 。 未来更多的古人类化石发现与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出现过程并澄清与现代人起源相关的争议 。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源:中科院古脊椎所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