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已经开始追赶的脚步——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已发布了中国第一次的太阳极紫外观测图像 , 借助“双超”高技术卫星平台搭载太阳Hα望远镜的“羲和号”已经成功升空 , 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开始了追赶国际先进行列的历程 。 2017年 , 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正式启动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工程ASO-S项目 。 目前 , ASO-S项目已经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 将于2022年发射 。
太阳探测的未来竞争焦点
在美欧成功实施了里程碑性质的PSP和Solar Orbiter以后 , 国际相关领域的探测热点聚焦到了太阳探测的最后一块空白——太阳极区的探测 。
无论天基还是地基观测 , 当我们身处黄道面的时候 , 由于投影效应和临边昏暗效应等 , 我们对太阳极区的观测非常困难 。 这种困难相当于两个个头差不多的人看不见对方的头顶 。 目前人类尚未实现过对太阳极区的正面成像观测 , Solar Orbiter虽然偏离了黄道面 , 但其偏离角度只有二十多度 , 即便任务末期计划提高到34度 , 两者的高度差也不足以看清另一个的头顶 。
研究表明 , 太阳极区的磁场和流场在太阳活动周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完善这方面的观测数据 , 从而完成有关太阳活动周起源的“发电机模型”的最后一块观测拼图 , 有望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 同时 , 起源于极区的高速太阳风 , 是构成日地空间环境联系的核心要素 , 目前人类对其起源机制和过程知之甚少 。 极区探测同样可为太阳活动的日地物理传播过程和行星际效应方面的研究带来巨大进展 。
由于这些重大科学机遇 , 国际空间探测的下一个竞争热点必然是太阳极轨探测 。 目前 , 欧美的空间科学发展规划都提出了太阳极轨探测的设想 。 我国早在10年前的《月球与深空探测》规划中就提出了开展太阳极轨探测的项目建议 。 目前 , 我国在这方面预研处于和国际齐平乃至略微领先的地位 , 再考虑到美欧PSP和Solar Orbiter刚实施不久 , 中国具备了率先实施的绝佳机会 , 而项目一旦成功 , 必将使我国的空间太阳探测实现快速超车 。 同时 , 在太阳活动周起源、高速太阳风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中抢占先机 。
国际空间太阳探测的另一个竞争热点是针对太阳活动的日地物理因果链监测 。 在黄道面(如能联合太阳极轨观测更佳)安放多颗卫星 , 实现对太阳-地球空间的全方位立体探测 , 力争理解日地空间这个超级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机理 , 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家在日地空间环境监测预报方面的战略需求 , 另一方面为系外行星空间天气宜居性的研究提供观测和理论基础 。 我国也已经启动了与这方面有关的多个研究计划 , 处于国际竞争的第一集团 , 同样能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