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上海非常有感情 。 ”
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在接受一个多小时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
文章图片
【专访|算法·专访|周礼栋:AI跨界是大趋势,计算思维将像识字一样被掌握】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 , 拿到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 , 200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微软研究院工作 , 担任过微软硅谷研究院研究员、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今年7月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后又马不停蹄回到母校复旦大学并获聘兼职教授 , 周礼栋最感恩求学时复旦教授兢兢业业弥补国内计算机教学、科研上的差距 。
“现在所有的计算机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和AI相关 。 ”周礼栋说 , 上海的AI发展优势明显 , AI应用越来越“接地气” 。 人工智能研究的重中之重是跨界创新 , 跨行业、跨学科是大趋势 , 不能只在象牙塔里做单纯的AI研究 。
在日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开放日期间 , 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 AI要真正落地 , 就必须和行业打通 。 而那些了不起的AI创新 , 从根本上看是通过加速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创新反映出来的 。 “DeepMind或许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 , 向着 ‘了不起的成就’迈出了第一步 。 他们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启发是 , 一定要从计算机科学走出去 , 和不同学科做结合 , 还要培养跨界人才 , 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 ”
周礼栋认为 ,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未来会变成像数学一样的基础学科 , 计算思维、数据驱动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 , 就像我们要识字一样 。 对于做研究 , 他认为不是看发了多少论文 , 不能为短期目标牺牲研究本来的意义 。
2018年9月 , 微软宣布在上海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 。 过去两年 , 上海研究院已有20多位研究员和工程师 , 通过与高校或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 如今 , 周礼栋全面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究工作 , 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 。
对于上海研究院的发展 , 周礼栋表示 , 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考察和研究上海研究院在各方面可能的定位和机会 , 并着手推动上海研究院和微软在上海的其他团队形成更大合作 。 同时立足上海 , 借助上海地区独特的吸引力 , 吸引更多国际化的尖端人才 。
不能只在象牙塔里做单纯的AI研究 , 重中之重是跨界创新
计算机科学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 , 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在哪里?
“以前AI刚开始兴起时 , 大家热情非常高涨 , 都觉得AI要完全颠覆每个行业 , 现在我觉得大家慢慢冷静下来了 。 ”周礼栋说 , 这不是颠覆这么简单的事 , 而是要找到AI在各行业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中 , 真正的价值所在 。
推荐阅读
- 炼金术|元宇宙炼金术|专访三体宇宙CEO:三体有形成独立元宇宙的可能
- 炼金术|元宇宙炼金术|专访英伟达开发平台副总裁:元宇宙平台怎么建
- 国之|瞭望 | 为国之重器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
- 公司|专访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农业创新与投资大有可为
- 专访|WATIC大会专访vol.10|“庞然大物”背后的故事
- 王建宇|专访王建宇:元宇宙是大数据全球信息化
- 生活|2022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专访单向历、企鹅日历制作者
- 专访|硬科技要有硬担当,科学家创业中的家国情怀|专访数之联创始人傅彦
- 存储|专访美信科技胡建强:如何在信创大川中流击水
- 公司|百家名企看高质量|专访周枫:网易有道转型“先刹车,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