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熊|百岁院士陈敬熊痴迷数学推导公式

陈敬熊刚刚过完百岁生日 , 就惦记起他所钟爱的数学研究来 。
10月16日 ,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原副所长迎来百岁生日 。 3天前 , 一场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传承奋斗品格”的陈敬熊院士科学人生座谈会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举行 , 为这位中国导弹事业功臣庆生 。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 , 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 , 也是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 因为在红旗一号、二号、二号甲等地空导弹制导站天线关键技术研制中所取得的成就 , 陈敬熊1987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一等奖 , 后来他牵头了我国防御系统初期建设多个雷达的建设 ,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院士 , 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嗜好”——数学研究 。
陈敬熊从小就喜欢数学 , 是个数学尖子 , 初中时在课堂上算题既快又准 ,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
高中时 , 零用钱有限 , 陈敬熊为了买数学书籍 , 便经常出入旧书市场淘“宝贝” 。 他在旧书摊淘到两本书 , 一本是日本数学家上野清编写的《大代数学讲义》 , 另一本是Hall与Knight编写的《Higher Algebra》 。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曾这样描述这两本书:Hall和Knight两个人合编的代数书 , 介绍了很多非常巧妙的方法 。 后来有个叫上野清的日本人写的《大代数学讲义》 , 汇集了前本的优点 , 编得很系统 , 这本书在当时的中学非常流行 , 凡是数学拔尖的同学都读 , 叫作“开小灶” 。
那时 , 陈敬熊是班上的数学小“专家” , 同学们经常向他请教问题 。 在他的带领下 , 几个喜欢数学的同学还成立了兴趣小组 。
1948年9月 , 陈敬熊以微积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 。 在拜访导师张钟俊教授时 , 张教授说:“这次研究生考试 , 你的数学成绩尤其突出 , 名额虽然很紧张 , 我们还是录取了你 。 因为数学能力是电信研究的基础 , 希望你以后能发挥这一特长 。 ”
工作后 , 陈敬熊确实发挥了这一特长 。
在天线设计中 , 数学计算一直是个难点 , 尤其在短波天线领域 , 研究人员选择的设计方法一般是工作量大 , 还难以找到最优方案 。
陈敬熊从基本模型出发 , 推导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 。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可以摆脱传统方法 , 还可以加快设计过程 , 提高天线精度 。
精益的数学思维 , 让陈敬熊在“东风一号”导弹天线设计时 , 开创性地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 。
钱学森也知道陈敬熊在数学方面有专长 。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 , 陈敬熊就一些数学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 钱学森便记住了这个数学功底扎实的同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