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大国工匠16年坚守攻克“太空之吻”

10月16日6时56分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组成四舱(船)组合体 。 作为空间站的核心产品之一 , 对接机构的装调正是出自王曙群的团队 。
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 , 先后参与神舟、天宫、天舟、嫦娥等型号航天设备的科研生产和发射任务 , 30多年来 , 他好比一颗“螺丝钉” , 扎根在航天生产一线 ,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 , 带领着一群匠人打造国之重器 。
“对接机构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1996年 , 王曙群以中级工考试第二名的成绩破格进入高级工培训班 , 在培训过程中正好赶上对接机构产品研制 。 他就这样和对接机构装调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
研制初期 , 王曙群以为 , 只要两三年的时间 , 团队就可以按照图纸把合格的产品装调出来 。
【总装|大国工匠16年坚守攻克“太空之吻”】事实上 , 对接机构堪称载人航天工程上的“蜀道” , 它不仅涉及机、电、液等问题 , 还有材料、加工工艺等一系列难题 , 甚至有着从未见过的复杂结构和难以想象的高精度要求 , 越来越多的困难让工作举步维艰 。
“对接机构到底能不能做出来?”周围的人开始彷徨 。 王曙群选择继续坚守 。 那些年 , 他带着团队 , 一个坎接着一个坎地过 , 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 咬牙坚持 。 “选择航天就是一辈子的事 。 ”
王曙群至今记得天宫一号发射前的一段“插曲” 。 发射前 , 对接机构在进行最后一项热真空试验过程中 , 无法解锁分离 。 王曙群接到电话后 , 第一时间赶到了试验现场 , 通过系统分析 , 他列出了所有故障可能性 , 逐一分析、排除 , 很快将问题定位在某装置中的一根传动轴上 。 后来 , 经过试验证实事故原因正是如此 。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 ,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首次完成交会对接 ,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
十六年磨一剑 , 王曙群的坚守 , 终于换来了成功 。
“让航天员放心地去执行任务”
对于王曙群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 , 航天员杨利伟给出了“能够让航天员放心地去执行任务”的高度评价 。
对此 , 王曙群说 , 航天产品“100-1=0” , 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 才能保证每一项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 。
在对接机构中 , 12把对接锁是其中的关键部件 。 为保证对接、分离成功 , 不但相关各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 , 舱与舱之间也要“天衣无缝” 。 12把锁必须实现同步锁紧、同步分离 , 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 。
为了做到这两个同步 , 王曙群经过多次试验 , 但是分离姿态与设计要求始终有严重偏差 , 而且这种偏差毫无规律可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