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为了看清宇宙,希望建设更多“天眼”( 三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LAMOST位于河北兴隆 , 距离北京非常近 , 它的气象条件能满足光学巡天的要求吗?未来是否有搬迁到冷湖的计划?如果搬迁 , 其后LAMOST在设计上会发生变化吗?
常进:北京发展太快导致兴隆的背景光比20年前增加了几十倍 , 有时甚至上百倍 , 所以LAMOST也只能搬到更远的地方去 , 目前正在计划将它搬到冷湖 。 搬迁后它的设计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还在讨论中 , 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原状 , 只是搬过去 。 但由于LAMOST已经工作10多年了 , 我们还是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 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改进它 , 包括光学设计、口径等 。
望远镜建设前景可期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为打造我国天文自主生态 , 您认为 , 在国家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上应该做怎样的考虑?
常进:我国这几年天文学发展很快 , 但总体上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 现在是射电天文一枝独秀 , 光学天文与国际水平相差比较大 。
在射电天文领域 , 我国掌握了大型望远镜的建造技术 , 国家的工业实力也能够实现这些技术 , 所以在建设射电望远镜方面困难小一点 。 就FAST来说 , 现在它在射电低频波段的观测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 , 这得益于几代科学家的努力 , 其实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我们希望在更高的频段探索建设FAST阵 。
现在的“天眼”望远镜相当于“独眼龙” , 可以看到很微弱的东西 , 但是这个微弱的东西究竟长什么样 , 一只眼睛看得还不是很清楚 , 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天眼”去看 。 在FAST阵建成后 , 其灵敏度不仅能超过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的第一阶段(SKA1) , 未来还有可能超过第二阶段(SKA2) 。
所以 , 我们掌握了FAST的关键技术 , 知道了如何做大望远镜 , 再加上贵州省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 , 可以很快地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使其达到高灵敏度和高角分辨水平 , 希望在未来 , FAST阵可以在射电天文领域实现世界领先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在光学领域有怎样的规划?
常进:在光学领域 , 全国的天文学家正在讨论望远镜的建设计划 , 近期希望建设12米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 。 另外 , 我国还即将发射空间站巡天望远镜 , 我们称之为中国的“哈勃” , 它的视场可以达到哈勃空间望远镜的300倍 。
光学望远镜 , 尤其是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的建造 , 耗资更庞大 , 要求科学家必须要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 才能使望远镜达到预设指标 , 发挥更好的效用 。 但是要达到革命性突破 , 更关键的是要掌握先进的关键技术 , 所以还要先在实验室中取得突破 。
当然 , 天文研究的国际合作也十分重要 。 今后我国要加入SKA天文台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 并发展FAST阵等以我国为主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 这也将成为我国天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