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入驻短视频平台……( 二 )
杨宁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一位年轻讲师 , 在B站上被称为“中文系老师之光”“宝藏老师” 。 他常在理论课中插入各种学生们熟悉的例子 , 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都能信手拈来 。 其中 , 《文学理论》系列视频 , 播放量已经达到245万 。 “这说明当下大家都有学习理论的需求 , 渴望将自己对艺术和审美的认知系统化 。 ”杨宁说 , 通过开设短视频课程 , 他深深体会到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疫情以来 , 短视频平台内容的理性价值加速回归 。 据《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洞察报告》 , 用户对科普纪实知识向的内容需求增加 , 知识向、实用向的泛知识类内容需求分别提升了21%和16.7% , 娱乐向需求小幅下滑 。
“寂寞赛道”越发热闹
根据抖音10月13日发布的相关报告 , 目前平台覆盖高校已达1259所 , 其中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账号粉丝最高;在B站上 , 名师学者群体的总粉丝量级超过5500万 , 超过10万粉丝的近70位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的粉丝量已超过1878万 , 为B站涨粉速度最快、也是目前全站粉丝量最高的“up主”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随着泛知识领域内容愈加受欢迎 , 越来越多的学者、院士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科普 , 有的还将知识类内容与直播进行常态化融合 。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 人们渴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知识 , 资本则以极大热情挖掘流量入口 。
那么 , 这场“知识盛宴”的营养价值几何?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学生高昂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up主”教师们得以坚持的最大原因 。 一直使用课堂实录的宋浩 , 每期能够传到平台的视频都要录制4次-5次 。
“一定要把‘板书’的过程展现出来 , 这既是数学这门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 也是我授课的‘核心法宝’ 。 ”宋浩说 , 每次上课 , 他都要背着相机、三脚架和麦克风 , 录制的时候也是问题频出 , 有时学生碰到三脚架 , 麦克风出现问题等都会导致素材“报废” 。
但学生们的正向反馈让宋浩有很大的获得感 。 他向采访人员讲述了印象最深刻的一封站内私信:一个男生大学4年都没有通过数学课考试 , 重修数次依然不过 , 大四看到了宋浩的视频之后 , 他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学完了宋浩的所有视频 , 在毕业半年后通过了考试 , 拿到了学位证 , 并顺利找到了工作 。
此外 , 一些小众的学科知识走进大众视野 , 收获更多关注和喜爱 。 赵斌告诉采访人员 , 此前在“慕课”上传视频的主要原因 , 是他所在的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少 , 仅仅有几个人 , 或者十几个人 , 他感觉花费这么大心思准备的课 , 结果只有很少人听到 , 有一些浪费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文章|本科生顶刊发封面文章!“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彰显交通特色 突出担当作为——南安市交通运输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 大学|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太原一老年大学特色课程越来越火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材料|别在玩吃鸡,小学生都开始学习3d打印技术了
- 最新消息|高洁丝回应卫生巾被曝虫卵:此前就卫生巾当眼罩、脚垫用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