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在艺术产业中大展身手的讨论由来已久 。
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指出 , 所有艺术形式中 , 最容易受到大数据分析冲击的可能就是音乐 , 因为“音乐的输入和输出都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 , 输入时是声波的数学模式 , 输出时则是神经风暴的电化学反应模式……算法只要经过几百万次的音乐体验 , 就可能学会如何预测某种输入产生某种输出” 。
若真如赫拉利所言 , 只要数据分析进化到一定程度 , 它就能对需求识别、创作导向、市场预测等行业各个环节实施助力 , 科技赋能音乐的想象空间也将被逐步打开 。 而在行业的持续探索下 , 这一领域的美好图景已初现端倪 。
文章图片
AI作曲
科幻动漫《卡罗尔与星期二》中 , 作者构想了一个99%热门歌曲由AI创造的人类社会 , 在算法作曲技术和音乐元宇宙逐步推进的当下 , 这样的想象正成为现实 。 据悉 , 天琴实验室未来将发力AI自动作曲、专业级歌唱评价、神经网络编码器等音乐黑科技 。
对于普通人而言 , 音乐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 , 或许每个人都能通过音乐记录生活 , 也能通过歌曲被人记住;对于音乐人来说 ,AI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 激发创作灵感 , 提升创作效率 。 而多维度歌唱评价技术的逐渐成熟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伴随AI的进一步发展 , 它不仅能对一首歌曲演绎在音准、节奏、气息等层面进行综合考量 , 或许还能捕捉歌曲高层声乐特征 , 依据不同音乐人的歌唱偏好 , 实现专业级歌唱评价 。
随着音乐元宇宙走进现实 , 在不远的将来 , 也许每个人都将成为创作者、表演者、乐评人甚至唱片企划 。 届时 , 玩音乐不再只是少数人的天赋 , 每个人的音乐才华都将被激发出来 , 从数以亿计的用户中“发现下一个帕瓦罗蒂”也将成为可能 。
文章图片
AI演奏
回过头来看 , 当下音乐平台对听、唱、看一体化音娱平台的构建 , 恰恰是对音乐元宇宙技术基础的完善 。 在优化用户感官享受的过程中 , 音乐平台提供“沉浸感”体验的目标与音乐元宇宙的重要元素不谋而合 , 而音频超分辨率、唱跳识别、音色合成等技术也将为未来元宇宙中的“居民”们提供更真实、完整的音娱体验 。
当然 , 产业升级不会是一日之功 , 在此之前 , 还需要科技的持续创新与大平台的引领带动 。 与唱片时代向流媒体时代的转变不同 , 目前音乐行业进行的 , 是一场将由音乐流媒体平台主导的内容生态与音乐消费方式的创新 。
推荐阅读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转向|时代落幕,佳能:1DX3 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穿越|解锁听歌新姿势,这款音乐播放神器值得一试?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全体|喜报:三星 Galaxy S21 系列全体用户现已获推 One UI 4.0 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