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NFT”消失了,数字藏品的营销故事还能说下去吗?

相比国外社区强调社交传播与个人志趣表达 , 国内数字藏品开创的是另一条道路——以文创IP为核心的文化再传播 。
这种内在逻辑差异也体现在项目名称上 , 上周腾讯幻核和阿里的蚂蚁链改名为数字藏品 , “NFT”字样消失 。
尽管如此 , 我们无法否认2021是电影NFT爆发的元年 , 数字藏品热度进一步走高 , 《Zero contact》、《沙丘》、《封神三部曲》等项目均推出了NFT数字藏品 , 电影IP拥有新的流通空间 , 也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 。

观点评论|“NFT”消失了,数字藏品的营销故事还能说下去吗?
文章图片

那么 , 什么是NFT技术?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的数字藏品如何改变文创类IP的发行方式、知识产权、营销模式、与观众的互动参与方式?
到元宇宙去 , 从数字内容到数字藏品 区块链作为一种数字技术 ,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已经有不少新媒体艺术结合应用的讨论 , 直到去年下半年 , 随著比特币热潮 , 这个话题才引起人们真正的关注 。
相较于同质化代币 , 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 , 即非同质化代币 。 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特点 , 是可锚定现实世界中物品的数字凭证 。
通俗点来说 , 万物皆可NFT , 无论它是一张图片、动图、一条视频 , 还是一首歌或者一条社交媒体发文 , 它的关键创新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 。
第一 , NFT开启文娱行业的版权市场新认知 。
基于区块链技术 , 让网上稀松平常且盗版泛滥的数字内容升级为数字藏品 , 每一样数字内容均可被确权 , 这种去中心化技术决定了NFT和IP天然适配 。
现实世界中的版权问题由权威机构认定的 , 通过区块链技术 , 这一切由智能合约执行 , 创作者以此完成一整套作品产生、流转、定价、确权和防伪溯源的流程 , 这对于尊重数字内容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
第二 , 在IP效应和粉丝经济下 , 数字藏品增强了IP与粉丝的互动模式和深度 , 也是NFT大规模出圈的机会 。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 , 2019年 , 仅中国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3.5万亿元 , 增长率为 24.3% , 预计2023年将超过6万亿 。 NFT的进入将在粉丝经济发展历程中立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不仅“造福”粉丝 , 更重要的是跨圈导入 , 这是经纪公司、项目方、投资者 , 都乐于看到的新增互导流量和更多的变现方式 。
第三 , 让IP与数字藏品结合 , 给粉丝带来实在的价值 。
优秀数字藏品项目拥有稀缺性、艺术性 , 这是NFT的价值来源之一 。 奢侈品牌已经开始以NFT吸引Z世代消费者 , 例如Burberry在游戏中推出限量版的Blanko虚拟公仔 , Louis Vuitton推出NFT冒险游戏 , Gucci推出NFT电影短片 。 对收藏家来说 , 优秀IP的数字藏品项目的长期激励制度能驱使收藏家对NFT产品产生内部认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