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崛起: 市场需求逐年攀升 本土创新成趋势( 三 )
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潘小峰认为 , 从全球整体市场看 , 全球几大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准备进入该市场 , 国内的创业创新企业也开始进入该行业 , 想要分走一杯羹 , 这是良好的变化 。
“从20多年前 , 手术机器人刚发明时候看 ,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小众市场产品 , 但随着它临床效果的强力证明 , 以及给医生带来的便利和给病人带来的福音 , 市场迅速成长和接受 , 因而进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 , 我们觉得蛋糕做大了 , 会有更好的市场期许 , 是未来可期的表现 。 ”潘小峰说道 , 很多国内的创新公司在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 , 其中部分领先的公司已经接近于产品上市 。 我们非常欢迎竞争 , 更多企业和产品的加入有助于市场的培育 , 有助于更多的人认可机器人辅助治疗代表着未来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
跨国企业强化本土化布局
不过 , 入局是一方面 , 能不能做好这个市场就另当别论了 。
“一个成功的机器人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机器人 , 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包括长期的技术培训、良好的服务能力等 , 需要加强与用户密切合作 , 建立了领先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和生态系统 , 帮助客户改善结果、提高效率并扩大开展微创治疗的机会 。 ”潘小峰介绍 ,
但实际上 , 这与大型影像设备如CT-MR刚刚进入国内时的情况较为相似 。 不过 , 随着国产企业加速创新布局 , 跨国医疗器械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后 , 大型影像设备已经愈发普及 。 因而 , 可以预见 , 在创新能力提升 , 以及本土化战略不断落实后 , 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 。
为此 , 直观复星正在顺应大势而为 , 积极布局本土化战略 , 利用好国际先进的技术积累、结合国内活跃临床创新环境 , 将直观复星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研发、生产、培训、推广和服务于一体的本土企业 。
与此同时 , 在社会环境、政策及资本不断发展助力的情况下 , 通过创新孵化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 , 打通科技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 , 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成为一大趋势 。 这也促使直观复星在上海设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制造与研发基地 , 推动国产化创新 , 而这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继美国硅谷后的全球第二个制造与研发基地 。
“创新无止境 , 我们今天迈出了第一步 , 从临床培训和实践入手 , 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先进技术 , 支撑更多的临床应用 。 在临床实践中将会涌现更多的创新点 , 来反哺技术提升和产品迭代 。 利用创新中心乃至未来涵盖更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 提升创新链的本土化 , 也可以借此提升中国节点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创新链上的地位和含金量 。 ”潘小峰强调 。
推荐阅读
- IT|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产品|国内首家提供EMI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商签约,提供EMI IC、PMIC等产品
- 项目|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疫苗|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四价流脑疫苗正式获批
- Intel|SK海力士完成接管英特尔闪存业务及国内工厂
- Create|什么是元宇宙游戏?百度《希壤》成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样本|国内首个在库运行超百万份生物样本全自动化库落户广州
- 通信技术|中国信科成功研制国内首款1.6Tb/s硅光互连芯片
- 芯片|国内首款 1.6Tb / s 硅光互连芯片已完成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