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全新一代AIoT芯片CSK6000正式发布,万物智联大幕拉起( 二 )


CSK6000系列融入了多级感知的技术 。 多级语音唤醒VAD的实现(包括模拟VAD , 数字VAD、模型算法唤醒) , 在保证系统的唤醒识别率和响应时间的同时 , 极大降低了系统的场景功耗 。
经过大量测试验证 , 目前CSK6000系列在全速运行状态下 , 典型离在线应用功耗小于20mA , VAD唤醒待机状态下 , 功耗达uA级别 。
【系列|全新一代AIoT芯片CSK6000正式发布,万物智联大幕拉起】高集成度的系统级芯片 , 可实现单芯片解决方案
集成了语音处理所需要的关键Audio Codec , 模拟电源DC-DC , 支持DMIC输入及多种格式的I2S音频信号输入 , 同时含有独立基于ARM的应用处理器和专用的DSP以及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音频处理单元 , 完整实现了行业应用中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 降低用户的应用硬件电路BOM成本 。
自主设计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
通过自主设计的神经网络处理器(NPU) , 在端侧芯片晶元面积极其受限的情况下 , 仅用了通用ARM内核架构MCU芯片频率的10% , 满足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算力需求 。
基于场景需求定制核心IP
所有核心IP的功能性能都根据场景需求定制 :包括NPU , 触控功能 , 功耗管理, 语音接口和图像接口等 , 在提供核心优势和客户便利的同时 , 也体现了我们在CSK6000系列上的匠心和精心打磨 。
研发工具体系全面升级
聆思基于CSK3000系列、CSK4000系列所打造的研发工具体系 , 已经服务了150+B端客户 , 打造了200+终端产品 , 累计覆盖的设备数量超过500万+ 。
与算法紧耦合的芯片是核心 , 辅以灵活、强大的研发工具体系 , 形成AIoT产品研发的底层生态 , 聆思致力于解决AI算法落地难度大 , AIoT嵌入式门槛高 , 底层开发配套不完善等困境 。 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 在去年已经发布的Lisa 1.0的基础上 , 借助CSK6000系列发布的契机 , 从算法、硬件、开发三个维度出发 , 推出全新的聆思研发工具体系Lisa 2.0 。
算法升级 , 面向更广泛的场景应用
1.0版本中 , 我们将AI算法模块化 , 打造成一块块乐高积木 , 让客户能根据多元的应用场景自由选择 , 任意搭建满足业务需求的AIoT方案 。
2.0中积木的量与质实现了双向提升 。 典型如离线自由说 , 在离线场景下可以脱离命令词表 , 让离线方案更加人性化;人形跟随与检测 , 让安防、教育等多模态应用场景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英语、日语、韩语以及9种方言等能力的加入 , 让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有了更多创新升级的方向 。

系列|全新一代AIoT芯片CSK6000正式发布,万物智联大幕拉起
文章图片

LSkits nano, AI开发板界的MINI SIZE
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nano , 是开发板 , 也是量产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