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敬|行业观察 | OPPO打算认真做大健康,需要走好哪几步?( 二 )


冯雪说 , 医学无法无限地突破下去 , 增长也不是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 。 未来更关键的领域会是生活方式医学 , 包括运动、三餐、呼吸、睡眠、体态等 。
事实上 , 相较于进医院“动刀动枪” , 中国更多人正在被日常生活中的慢性疾病困扰着 。
2019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指出 ,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9成 , 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体的七成以上 。
同时 , 中国面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就医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 同样导致过去人们对于慢性病的重视度不高 , 预防型医疗的进展相对缓慢 。
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 , 监控慢性病的需求与缺乏对应的医疗手段之间的错位 , 就成为了消费类电子公司施展的空间 。
曾子敬介绍 , 过去的反应型医疗 , 是当一个人有了患病的风险 , 却因为没有量化的数据反馈 , 缺乏改变生活方式的契机和动力 , 直到体检结果超标 , 或者出现症状、感觉不适 , 才采取医疗手段介入 。 这样一来 , 多数情况的走向仍是不好的结果 。 特别是在漫长的慢性病控制过程中 , 人们依然缺少连续的数据、及时的反馈 , 更没有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 。
而预防型医疗着重的是防患于未然 。 通过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监控身体的各项指标 , 达到及时反馈、及时治疗的作用 。
“古话说 , 上医治未病 , 下医治己病 。 ”冯雪说 。 想要突破健康和长寿领域 , 关键要改善日常生活方式 , 将生活方式变成医学的处方 , 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
“OPPO健康提倡的路径 , 是围绕着‘改变生活方式’的主题 , 从反应型医疗向预防型医疗转变 。 ”曾子敬说 。 “我们着眼的并不是两三年的发展 , 更要看在健康领域5年 , 10年后能达到怎样的目标 。 ”
三大抓手
今年年初 , OPPO专门组建了一支研究健康领域的团队“OPPO健康实验室” , 融合了生物医学、算法、传感器、数据科学等学科 。 这个团队目前人数约100人 , 重点研究睡眠、运动、心血管健康、远程医疗等领域 。

曾子敬|行业观察 | OPPO打算认真做大健康,需要走好哪几步?
文章图片

OPPO健康实验室
带队的曾子敬在健康领域有15年研究经验 , 在加入OPPO前他曾在苹果公司主导AppleWatch传感器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 , 管理开发和制造健康产品的研发和工程团队 。 此外 , 团队中有科技公司具有从业背景的人 , 也有来自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人员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实验室超过60%的工作在于为公司的软硬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 此外还将承担起建设健康生态的责任 , 为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和软件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