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服务 助攻产业链激活( 二 )


海邻科本是因为创新技术方面的需求与工研院建立的联系 , 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系列的服务 , 还有投资 。 付强表示:“我们按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要素配置自己 , 把高校、政府、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都引入 , 甚至要学会用投资者的眼光判断企业的成长性 , 为企业在发展中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 ”
工研院成立8年来 , 已经帮助企业融资超10亿元 , 累计孵化、加速了139家企业 ,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3家 , 不但有效填补了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中间地带” , 更成为助力我省改善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 。
揭榜挂帅 , 信息对称
原来身边就有技术大咖 , 不用再绕远路寻求帮助 , 这是让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奇欣慰的一件事 。
2019年 , 广联航空和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建立了联系 , 在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的介绍下 , 广联航空与哈工大建立了“产学研”合作 。
朱奇说:“信息不对称是我们跑冤枉路的重要原因 , 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让企业和高校对接 , 把合作留在黑龙江 。 ”
哈工大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技术“头雁”工作室的李中伟老师也表示 , 他目前的合作伙伴还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 。
如何能让像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那样靠谱的中间人多起来?省工信厅科技处副处长石文勇说 , 当前 , 我省有6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161个省级创新平台 ,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 , 加强探索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将成为工作重点 。 “我们要征集梳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需求 , 公开发布出来 , 让省内甚至是全国的行业内人士看到 , 鼓励‘揭榜挂帅’ , 实现人才、设备等创新资源‘不为我所有 , 但为我所用’ 。 ”石文勇说 。
全面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才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滕秋红近年来一直活跃在“深哈合作”的舞台上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哈尔滨511家科研机构、217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名院士 , 拥有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51所知名高校 , 在航天科技、军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领军优势 。 然而 , 如此雄厚的科研和人才优势 , 却没能够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 问题的关键不是科研能力 , 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
对此 , 滕秋红有三点建议:一、提高成果转化在科研单位评优、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比重 , 全面激发广大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 二、建设科研转化共享服务平台 。 搭建专业化的科研转化共享、服务平台 , 打破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信息屏障 。 三、打造专业强、功能完备的孵化器体系 。 四、鼓励开展技术转移、技术服务和技术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