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差异化营销外衣之下,“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破解?( 六 )


这也得到了夏海龙的认同 , “在如何平衡企业自主经营权和消费者诉求这一问题上 , 法律在保护企业自主定价、经营权的同时禁止企业滥用权利 , 因此相关规定并不会妨碍企业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差异化营销 , 可以说这些规定既约束互联网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 也从侧面说明 , 消费者享受福利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企业来创造 。 ”
需要注意的是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强调 , 互联网公司要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运行机制等 。 但事实上 , 目前一些人工智能模型的场景 , 其实算是一个黑盒子 , 最后的输出结果甚至无法进行解释 。
张宇也表示 , “最常见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 , 如果中间层特别多 , 程序员也不知道最后会输出怎样的结果 。 ”
对此 , 冯贺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通过法律法规 , 避免互联网平台出现垄断行为;可以通过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 , 缩小平台讨价还价的空间;建立智能化监管平台 , 利用技术有效识别差异化营销和“大数据杀熟”;发挥第三方评价机制 , 对互联网平台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 ”
《个人信息法》也提到 ,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 , 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 , 并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 这意味着 , 随着该法的正式实施 , 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得到进一步保障 , “信息茧房”有望被打破 。
此外 , 《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加大了对违法的惩处 。 该法强调 , 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 , 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 , 如果情节严重 , 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 , 没收违法所得 , 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 , 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
面对互联网平台的强势地位 , 依靠法律法规和市场的力量 , 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数据杀熟”出现的概率 , 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应受访者要求 , 张宇、李云为化名 。 金依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