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在本土造民用无人机的计划都遭遇瓶颈 。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在中国的深圳除了有家喻户晓的大疆外 , 还有大量的中小型无人机企业在此造无人机 。 为何会这样?经采访得知 , 除了配套产业链完善外 , 高水平的工程师多也是一大原因 。
在深圳某初创企业工作的一名业内人士认为 , 在他看来无人机是个智能硬件 , 是个非常系统的产品 , 制造这样的产品除了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外 , 也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来配合 。 美国的硅谷虽然也有大量工程师 , 但基本是互联网或者软件类型的人才 。 而深圳除了有很多软件工程师外 , 也可以招到很多资深的硬件工程师、甚至稀缺的算法层面的工程师 。
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完成的 , 在经过校园的学习后 , 仍然需要到工作中去锻炼才能上手干活儿 。 他说 , 工程师从校园毕业后还需再培养3年以上 , 一般毕业5-7年后的工程师才比较有战斗力 。 大企业看中应届生的可塑性 , 可以将他们培养成自己需要的人才 。 但初创企业们往往负担不起这个成本、也担心所培养的人才离职 , 所以不爱招应届生 。
【硬件|创业造无人机为何都爱去深圳?资深工程师多也是一大原因】是深圳的大企业们承担了这重要的一环 。 他介绍 , 以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大厂们每年从各个大学招聘来很多毕业生 , 大疆等企业还吸引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流 , 这些毕业生经过大公司训练后有了更高水平 。 他们可能会离职、但往往不会离开深圳了 , 于是渗透到各个行业、带动了更多行业发展 。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 , 有从大疆电池部门出来的人创业 , 建立了一家做户外移动电源的企业EcoFlow正浩 , “产品风格非常大疆” 。
工程师也要分行业 , 像他们这样的创企 , 在深圳就可以直接招到很多资深的硬件工程师 , 他们来自各个大厂 , 比如很多手机方案的公司 。 这在别处就很难招到了 。 而他们的CTO(首席技术官)就来自TCL 。
值得一提的是 , 去年 , 面对美国企业指望用“安全威胁”等话术来与中国无人机竞争的情况 , 美国“教父级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Vijay Kumar除了认为这很荒唐外 , 还提到大疆正在吸引顶尖的人才 , 他的一些优秀学生已经去了大疆 。 当时有业内人士人士评论 , 竞争的角力点实际在人才 , 而这更折射出一些美企的弱点 。
来源:环球网无人机/赵汗青
推荐阅读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制造业|稳健前行开新局 制造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迎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