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神奇”+“超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大中“驾驭核能”之路( 三 )



核能|“神奇”+“超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大中“驾驭核能”之路
文章图片

2011年 , 清华百年校庆晚会上 , 王大中登台翩翩起舞 清华大学供图
笃行
现任清华大学核研院院长的张作义介绍 , “我的办公室就是王大中老师原来的办公室 , 我现在还能看到他1986年带领团队去德国访问的详细规划 , 关于中国发展反应堆 , 我们要做什么工作 , 我们要怎么做一个实验 , 目标、未来还要做什么 。 王大中老师在上头改得密密麻麻 。 ”
张作义直言 , 自己每每看到这些总是颇有感慨 , 王大中在工作中全心全意的投入 , 他的知行合一 , 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坚持不懈的作风 。
现任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的石磊也曾经是王大中的学生 , 他至今清楚记得自己当年来到核研院攻读博士学位时 , 王大中对他这个对核工程几乎一无所知的新生的谆谆教导 , “王老师说 , ‘核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 学习起来不容易 , 是很‘苦’的 , 要做好思想准备 , 需要沉下心去 , 耐得住寂寞 , 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 是干不成大事的 。 ’”
石磊感叹称 ,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之后 , 我才真正认识到 , 正是拥有这种潜心钻研、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 核研院才能在先进核能系统的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 ”
石磊还忆及王大中当年为自己修改博士论文的种种 , “王老师当时还是清华大学的校长 , 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 。 但是当他修改完博士论文后 , 竟然找我一章一节、一段一句仔细讨论 。 ”石磊直言 , 自己当时深受触动 , “王老师不仅从论文整体的逻辑框架、论述分析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而且甚至小到文字标点、图标符号的错误 , 都帮我一一指了出来 。 王老师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日后开展科研工作和指导学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事情虽小 , 却足以窥见这位科学家在日常治学、科研工作中的脚踏实地和严谨细致 , 而正是这样延续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坚定笃行 , 最终成就了王大中在核能领域的卓越成就 。
1980年 , 在德国留学时的王大中 清华大学供图
从矢志建堆报国的青年学子 , 到“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 , 知者不惑 , 笃信笃行 。
王大中说:“我们国家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 ,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我们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要自觉地为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 责无旁贷 。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 ,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定信心 , 勇敢向前 , 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