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能否通过干细胞移植“替换”或“修复”衰老的器官?

开幕式上 ,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作题为《面向全球化的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主旨报告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供图
全球“最强大脑”再次汇聚一堂 。 11月1日-3日 ,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举行 。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此次大会规格及规模再创新高 , 成为疫情之下国际科学家交流合作的现象级平台 。
聚焦双碳与新能源等研究热点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从阵容来看 , 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28位中国两院院士、132位各国顶尖青年科学家、未来“小科学家”代表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国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界嘉宾代表等 , 跨越全球2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和14个时区参会 。
其中 , 有14位诺奖得主在内的26位顶尖奖项得主是首次参会 , 还汇聚了9位图灵奖得主 。
会期内有14个板块近100场会议及活动 , 涉及多个基础学科领域 , 重点关注双碳与新能源、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研究热点、交叉科学议题 , 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协同合作等重大议题 。
创设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在论坛开幕式上 , 主办方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宣布 , 将设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 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由红杉中国出资5亿元独家捐赠 , 是中国首个由单一投资机构独家支持的国际性科学大奖 , 并首设“数学与智能科学奖”和“医学与生命科学奖”两个单项奖 , 每年评选一次 , 每个单项奖奖励金额为1000万元 , 跻身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技奖之列 , 2022年正式启动评选和颁奖 。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表示 , 顶科协奖侧重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 , 鼓励科技人员更好地投身和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 该奖项的创设证明了中国对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视 , 他有信心将这一创设于中国境内的科学奖项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级科学大奖 。
大咖观点
◎谈双碳治理
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双碳目标”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担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人类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气温上升 , 可能会上升2-3摄氏度 , 这将带来一系列挑战 , 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使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将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在上升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 , 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 为减少碳排放 , 中国正在打造一个碳汇生态系统 , 包括对作物的合理施肥 , 加强对畜牧业碳排放、扩大植树造林;对物理碳汇进行管理 , 如草原的管理;用生态工程的方式进行碳汇 , 如加大城市绿化;利用生物捕捉二氧化碳技术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