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又见“双子星”,祝贺!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3日在京召开 。
46项原创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 其中 , 一等奖继2017年度之后再次产生“双子星”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双双折桂 。
化工和能源生产中 , 催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然而 , 催化反应过程和催化作用机理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黑匣子” 。 解密这个“黑匣子” , 才能让化学反应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精准高效 。
包信和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创建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 打开了一扇认识催化过程、精准调控化学反应的大门 。

化学反应|又见“双子星”,祝贺!
文章图片

图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介孔材料在能源、健康、信息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然而 , 高分子和碳能否实现“造孔” , 长期以来是国际研究的空白 。
赵东元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 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 , 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发展 。

化学反应|又见“双子星”,祝贺!
文章图片

2000年 , 赵东元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化学西楼工作 。 图源:复旦大学

化学反应|又见“双子星”,祝贺!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 , 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 ,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图源:复旦大学
至此 , 曾数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连续8年产生得主 , 这成为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的最佳注脚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更加注重原创导向 , 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 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大幅提升 。
“基础研究领域 ,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赶超 , 但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 ‘多点开花’是必然的 , 更多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不断涌现 。 ”赵东元院士说 。
【化学反应|又见“双子星”,祝贺!】面对科研“无人区” , 基础研究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 。 包信和院士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只要方向对 , 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 , 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