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数据在报告中指出 , 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在中国游戏产业收入的占比减少 , 既反映了相关部门与企业展开防沉迷措施所取得的效果 , 也说明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结构在持续优化 。 据伽马数据预估 , 2021年未成年人游戏流水占比将低于4% , 而随着防沉迷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 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持续下降 。
尽管防沉迷新规已初见成效 , 但在统计中仍有一些未遭到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未成年用户 , 他们主要是因为游戏账号使用父母身份注册 , 因而未被纳入防沉迷识别范围 , 或者所玩部分游戏产品无需连接网络 , 导致防沉迷系统在单机状态下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少数未成年用户能够通过使用父母长辈的信息或账号、在第三方平台租买账号、下载软件破解防沉迷系统、让别人帮忙通过未成年认证等途径绕过防沉迷监管系统 。
数据显示 , 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租用账号是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主要方法 , 由此延伸出来的黑灰产业链不仅削弱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效果 , 为企业防沉迷措施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 还可能设涉及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行为 。
半数家长希望直接监测孩子游戏行为 监护平台却无人知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中 , 家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 七成家长在调查中认可家长自身要承担管控孩子游戏的重要责任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在伽马数据针对家长的调查中 , 仅有4.4%的家长不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限制 , 而8.3%的家长明令禁止孩子玩游戏但仍存在孩子偷偷玩的情况 。 在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中 , 选择直接监管孩子行程和管控游戏设备的家长分别占46.2%和44.2% 。
随着防沉迷机制落地 , 以及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愈发关注 , 家长对孩子游戏的监管意识明显增强 , 对逐渐强化的防沉迷举措也有了更多了解 , 约九成的家长对于现行的防沉迷举措表示支持 。
在监管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措施方面 , 强化人脸识别、游戏分级、用体育运动兴趣班等替代游戏、限制未成年人充值及时长、限制未成年人注册游戏等是家长认为最重要的监管措施 。 此外 , 还有约54.8%的家长希望能通过开发手机管理软件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 , 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戏状态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事实上 , 腾讯游戏、网易游戏等多个游戏企业及产品都已经建立了家长守护平台 , 家长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并监测孩子的游戏信息 , 同时也能对孩子的游戏时长、游戏充值等进行限制 。 然而在调查中 , 仅有19.9%的家长已加入相关监护平台 , 43.6%的家长从未听说过可以监管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消费状况的平台 。
推荐阅读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协议|伊朗国防部宣布发射运载火箭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平板|消息称 ROG Flow Z13 游戏平板搭载锐龙 6000 处理器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 Samsung|三星注册Odyssey Flex/Ark商标 或用于新款游戏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