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激元|进展 | 拓扑节线等离激元的实验观测( 二 )



表面等离激元|进展 | 拓扑节线等离激元的实验观测
本文图片

图二 (a)三支等离激元沿着方向色散 。 (b)三支等离激元半高宽随动量的变化 。 (c) 方向下三支等离激元在室温(RT)和低温(35K)下色散的比较 。 (d)三支等离激元长波极限能量随温度的变化 。
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是研究等离激元色散的重要手段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06组博士生薛思玮(已毕业)在朱学涛研究员、郭建东研究员的指导下 , 与北京大学王茂原博士后、物理所博士生李勇、中科院强磁场中心周建辉研究员、物理所石友国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姚裕贵教授展开合作 , 利用自主研发的具有能量-动量二维解析能力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 在实验上观测到了拓扑节线半金属体系ZrSiS中三支起源于节线电子的等离激元模式 。 他们结合理论计算发现这些等离激元的诸多特性:

    三支等离激元能量处在红外波段 , 都表现出正色散关系(图一、图二(a)) , 从能量由低到高三个模式进入电荷空穴连续区的动量逐渐变大 。 沿着表面布里渊区两个高对称方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