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吴梅梅 编辑:Judy近日 , 腾讯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
一是 , 腾讯控股发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 各方面的数据一如既往地非常亮眼:财务上 , 总收入为人民币 1254 亿元 , 同比增长 29% , 其中网游、增值业务增长强劲;二是 , 腾讯和其他机构联合领投了一家中式快餐品牌「和府捞面」的 D 轮 4.5 亿元融资 , 这在餐饮业也是一笔巨额投资 。 腾讯的投资触角向来不分国界、行业 , 从硬科技到新消费 , 从金融到教育 , 都是其囊中之物 。
在 Q3 财报中 , 腾讯的投资收益亦十分亮眼 , 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 , 腾讯“其他收益净额”为115.51亿元 , 具体腾讯持有的哪些公司股份「赚钱」了 , 我们不得而知 。
根据 IT 桔子数据 , 截止 2020 年 11 月 5 日 , 腾讯主体共投资了超过 790 家公司 , 其中 , 可能给腾讯带来直接收益的包括众多上市公司名单 , 如哔哩哔哩(B 站)、斗鱼、京东、拼多多、美团、58(正在私有化)等;未来将给腾讯带来受益的包括滴滴出行、车好多集团、快手、知乎、喜马拉雅、猿辅导、每日优鲜、喜茶等这些独角兽公司 。
不过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 给 将近800 家公司出资过的腾讯 , 也有走了眼的时候 。

文章图片
据 IT 桔子统计 , 被腾讯投资过 , 目前已关闭的创业项目有 24 个(注:项目宣告关闭、项目超过一年无人运营、产品已下线 , 项目已完全放弃原有的主营业务转型新业务或新项目、项目被其他主体吸收合并且品牌不再独立运作等以上情况均视为该项目失败和关闭) 。 我们列出来的这些项目中 , 腾讯大多是在 A 轮及以前投入的 , 以领投为主 , 但单笔投资金额较小 , 总金融也不到 50 亿元 , 对于庞大的腾讯投资来讲 , 确实也是毛毛雨了 。
失落的高朋:腾讯弃之 , 美国「爸爸」Groupon 已没落 在最初的设计中 , 高朋网 CEO 由腾讯方面负责担任 , 运营由 Groupon 团队负责 。 两个「爸爸」都很强势 , 股权相对均等、主次不明 , 历史上这样的合作鲜少成功 , 也为高朋后来发展留下隐患 。
2011 年 11 月 4 日 , Groupon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 融资 7 亿美元 , 一举成为自 2004 年 Google 上市之后最大的科技业 IPO 。
沉寂 4 年之后 , 网罗天下集团在 2017 年进行了一次资产重组 , 腾讯、云锋基金和深圳某科技公司共同再次为其注资 , 腾讯依旧为其最大股东 。 官方公告网罗天下新设业务线为项目孵化、投资和垂直电商 , 但市场上再鲜有其动静 。
如今 , Groupon 也垂垂老矣 , 在走向没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 目前股价不到 25 美元 , 市值仅有 7 亿美元 。
腾讯想再拉一把当时的小高朋 , 也不容易啊 。

文章图片
寂寞的开心网:还记得你偷过的菜吗 从投资方角度而言 , 开心网也许并不能成为评判腾讯投资失败的一个案例;但从项目本身的角度来说 , 开心网确实是在被腾讯投资后走向了衰落 , 最后完全放弃社交业务 , 且被卖掉了 。
开心网定位于白领社交网站 , 成立于 2008 年 , 经历过 18 个月时间用户数从 300 人增长到 6000 万的奇迹 , 曾经引领了全民「偷菜」热潮 。 如今开心网对 00 后而言是陌生的 , 再说起这些往事 , 仿佛过了几个世纪那么漫长 。
2010 年是开心网鼎盛之际 , 也是腾讯在社交领域腹背受敌的一年 , 开心网(白领社交)、人人网(校园社交)、新浪微博(明星红人、粉丝经济)、QQ 空间(熟人社交)形成了 SNS 的四足鼎立格局 。 其中 , 新浪微博兼具社交和媒体属性 , 与其他项目的定位悬殊 。
2011 年 10 月 , 腾讯战略投资开心网 , 投资金额未透露 , 据报道约为 1 亿美元 。 据分析 , 腾讯重金投资开心网的主要原因是削弱竞争对手 , 抢占白领高端用户市场 , 弥补 QQ 人群低龄化的不足以巩固腾讯在社交领域的绝对地位 。
在腾讯投资后 , 第三方应用、游戏开发者可以在腾讯和开心网的开放平台上同步接入和运营其应用 , 而过度依赖偷菜游戏的开心网在用户被分流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
此后 , 开心网彻底转型为手机游戏研发公司 , 创始人程炳皓于 2016 年 7 月离职 , 退出了公司 。 2017 年 , A 股上市公司「赛为智能」以 10.85 亿元收购开心网运营主体「开心人信息」 。
「疯狂老师」不再疯狂:家教 O2O 狂欢下的炮灰 2014 年 O2O 模式大行其道 , 家教 O2O 领域也刮起了一阵热风 , 在这前后有一批线上预约老师上门教学的家教 O2O 平台先后成立 , 包括老师来了、跟谁学、好老师、疯狂老师、轻轻家教、请他教等 。
这类项目模式十分接近 , 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 , 毕竟给中小学生找家教老师的需求是长期存在过的 , 只不过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更高效的资源匹配方式来解决这个需求 。
其中 , 腾讯连续投资了疯狂老师两轮——2015 年 6 月腾讯独家投资了「疯狂老师」的 B 轮 , 金额为两千万美元;一年后 , 腾讯再次跟投了疯狂老师的 1.2 亿元 C 轮融资 。那么 , 腾讯为什么选择的是疯狂老师?
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 , 他创立的微光创投于 2015 年 1 月领投了疯狂老师的千万元级 Pre-A 轮融资 , 为该项目做了很好的投资背书;在业务模式上 , 疯狂老师更注重老师个人 IP 的打造 , 不直接和培训机构合作 , 也没有完全放开教师的入驻;
在团队方面 , 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从传统 K12 课外培训白手起家 , 疯狂老师是其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创业项目 , 为了弥补自身在互联网产品方面的不足 , 他还邀请了 PPTV 创始人姚欣加盟 , 负责产品和技术 。
当腾讯提出投资之意时 , 张浩团队已经和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在接洽 , 为此 , 张浩也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融资 。 最后 , 该项目 36 小时商定 Termsheet(投资条款清单) , 20 天完成尽职调查、协议签署并 close 交割 , 实属疯狂 。
对腾讯互联网基因的「仰慕」 , 以及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说服是促使张浩接受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腾讯能给疯狂老师带来什么?第一是品牌背书 , 没有老师不知道腾讯是谁;第二是技术支持 , 家教 O2O 如果像打车软件一样迎来用户增长爆点 , 腾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能处理高并发的难题;第三是用户共享 , QQ 和疯狂老师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合 , 不排除腾讯未来把 2 亿用户群体的端口开放给疯狂老师的可能性」 。
目前来看 , 第一点和第二点都部分实现了 。 在获得腾讯的加持后 , 疯狂老师一度走上舆论的风口 , 成为明星项目 。 同时在第二次投资中 , 双方已经有了业务合作 。 彼时 , 疯狂老师正孵化直播事业部 , 并与腾讯达成排他性战略合作 , 运用腾讯的技术服务支持直播业务 , 2017 年疯狂老师转型推出「叮当课堂」在线直播课 。
不过 , 随着家教 O2O 行业的转型倒闭潮来临 , 在沉寂两年后 , 2019 年 4 月 30 日疯狂老师也宣布停止运营 , APP 页面显示:「曾经的疯狂已经谢幕 , 感谢过往一路的相伴 。 」

文章图片
「安卓之父」再创业失败: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 除技术专业人士外 , 大概没有人知道 Essential Phone 这个智能手机品牌 , 但实际上项目创始人却是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 安卓被谷歌收购后 Rubin 在谷歌任职 , 后因性丑闻辞职 , 同时还拿到了高达 900 万美元的遣散费 。 离职后 , 他创办了消费电子品牌 Essential 。
牛人背景使得该初创公司备受瞩目 , 刚成立便获三千万美元 A 轮融资 。 2017 年 6 月 , 腾讯、亚马逊 Alexa 基金等参与了 Essential 的 B 轮 3 亿美元融资 , 投后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 。
Essential 发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名为 PH1 , 无边框、大尺寸、多个颜色可选的设计正是瞄准了高端智能手机品牌苹果、三星 , 然而该手机在 2017 年的出货量不到 90,000 部 , 并在一年后(2018 年 12 月)停产 。
【家教|拿了腾讯投资,他们还是把项目搞砸了】2019 年 , 团队又做出了 Project Gem , 像电视遥控器一样的「加长版」智能手机 , 可以单手握持、语音控制 , 但还没有到量产交付的阶段 。 在 2020 年 2 月 , Essential 旧宣布停止运营并关闭 。
随着 Essentia 的关闭 , 2018 年底公司收购的由 CloudMagic.Inc. 开发的电子邮件管理应用程序 Newton 也将不可用 , Newton 因搜索、跨平台功能而闻名 , 可适用于 iOS , Android , MacOS , Windows 和 Chrome OS 。

文章图片
Project Gem
通过梳理后 , 我们将腾讯投资失败的项目分为四大类:
第二类 , 腾讯在自身擅长的游戏、社交领域 , 作为领投方或独家投资了国内外众多相关项目 , 但有的项目后期因错失移动互联网红利而发展不利:比如因「种菜偷菜」游戏风靡一时的 SNS 网站「开心网」和专注 SNS 游戏开发的「长远互动网络」;还有的项目比较小众 , 用户规模没有做起来 , 典型项目有基于地理位置的匿名聊天软件「GeGe APP」、街遇社交应用「谁 APP」、韩国宠物网游开发商「GoPets」等 。
第三类 , 在 O2O 的风口期腾讯跟进了一些投资 , 部分项目借助 O2O 的声势前期发展较快 , 但几年后 O2O 格局大变 , 有的项目沦为了「炮灰」 , 造成腾讯投资的失手 。 典型项目包括腾讯投资了 2 次的家教 O2O 项目「疯狂老师」、2015 年获腾讯 B 轮融资意气风发但后来在外卖预定平台大战中销声匿迹的「南京零号线」、手机打车软件「嘟嘟叫车」以及提供公交查询、商户查询服务的本地信息搜索服务商家「爱帮网」、手机点菜 APP「悠先点菜」等 。
第四类 , 其他领域零散项目 , 比如智能硬件可穿戴品牌「Pacewear」、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创办的智能手机品牌及消费电子品牌「Essential Phone」 。
以上的案例或许可以证明 ,在新兴市场的投资 , 并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牛人再创业会失败 , 曾经成功过的项目会随着时代浪潮的改变而走向失败 , 在风口上飞起来的项目也会摔得很惨——所以说 ,再牛逼的投资机构和公司都有看错、失手的时候 。
因为项目的成功与否是复杂因素下的综合结果 , 而「时、事、人」永远在发生变化 , 机构遵循的投资准则更多是过去的「经验主义」下的复盘总结 , 或许可以提高其投资成功的概率 , 但在投资失败这件事上是无法预见且不可避免的 。
推荐阅读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