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万俟 (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 ID:hgsygc)
如果普通人想要实现财务自由 , 必须要发挥资产的复利效应 。
要形象地展示复利效应有多可怕 。 就好比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 , 第一方格内放一粒小麦 , 第二格内放两粒小麦 , 第三格内放四粒 , 以此类推 , 每一格内放的小麦粒数比前一格多一倍 , 直至64格 。 最终整个棋盘要放多少呢?答案是1844亿亿小麦粒 , 叠合成质量大概是七百亿吨 。
虽然现在还是习惯性地将BAT一起提及 , 不过近些年 , 互联网格局已经从三足鼎立变为阿里(A=Alibaba)与腾讯(T=Tencent)两强争霸 。 这些年,AT不但将主营业务经营的有声有色 , 还利用投资的复利效应 , 通过近年5000亿-6000亿元规模的投资并购 , 分别构筑了10万亿市值的生态圈 , 5年间膨胀了10倍 。
钱也带来了"权力" 。 人们每天打开的手机应用 , 或多或少都与AT有关 , 或者是AT旗下的业务 , 或者是AT投资的项目 。 定外卖的美团、砍一刀的拼多多是腾讯系 , 刷微博、逛淘宝是阿里系 , 哪怕是喝的喜茶、听的网易云音乐、租房用的贝壳 , 都有AT的影子 。
普天之下 , 莫非AT之土;率土之滨 , 莫非AT之臣 。
套用当下流行的凡尔赛句式 , 或许与一般公司担心存活不下去的问题相反 , AT的问题是过于强大 。 对于AT来说 , 有着更为充足的现金流、涉足更多的领域、不断加固护城河是好事 , 但对于市场、众多小公司和用户来说 , 则未必 。
文章图片
1
疫情让AT更强大
疫情引发了很多企业的生存危机 , 比如西贝闭店 , 两万员工待业 , 一笔账算下来老板慌了:“光一个月的工资就要发出去1.56个亿 , 连账面的加贷款 , 如果不开工 , 最多维持三个月 。 ”迫于无奈 , 西北老板向社会求助 。
餐饮龙头企业的处境已如此艰难 , 中小型企业更是可想而知 。
停工停产让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 不少企业为了压缩成本 , 采取了降薪、裁员等节流手段 。 即使这样 , 也不一定能扛过去 。 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 , 2020年1-7月 , 共有231万家企业注销倒闭 。
但是疫情下 , 一些互联网公司 , 尤其是巨头却取得了逆势增长 , 主动进攻逆势布局 。
凭借网络游戏和金融科技板块的增长 , 今年上半年腾讯净利润同比增长29% 。
阿里虽然受疫情的影响 , 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一度下滑八成 , 不过很快就回血 , 第二季度阿里赚钱能力重回正轨;三季度 , 赚钱能力甚至有所提升 , 非会计准则下 , 阿里净利润为470.88亿元 , 同比增长44% 。
巨头也不只计较眼前的得失 , 还着眼于未来 。 疫情期间 , 腾讯、阿里加码在农业、教育、互联网医疗、云计算、在线办公等热门行业的布局 。
除了业务上的布局 , 在资本寒冬下 , AT投资的信心依然高涨 。
2020上半年 , 一级市场表现疲软 , 投资笔数及金额都有明显缩水 , 不足2019年数据的1/3 , 完成投资仅827笔 , 公开披露的总投资金额3115亿元 。
在这种情况下 , 腾讯投资依然活跃 , 成为上半年投资次数最多的机构TOP 1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 上半年 , 腾讯共对外公开了近 60 家投资案例 , 平均每 3 天投资 1 家公司 。
上半年阿里投资数量虽然不及腾讯 , 但出手阔绰 , 12个独投合计投资约103.6亿元 。
众人恐慌我贪婪 , 无论是投资 , 还是业务布局 , AT都是如此 。
文章图片
2
不断加固的护城河
也正是由于疫情 , 我们才真正意识到AT已经发展的如此强大 。
首先 , 他们不缺钱 。 一方面 , 他们自身能赚钱;另一方面 , 他们投资的收益也很可观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AT已经通过投资再造一个AT 。
据媒体估算 , 阿里巴巴自身市值5.6万亿元 , 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4万亿元 , 投资的独角兽总估值1.2万亿元 , 合计高达10.8万亿元;腾讯自身市值4.6万亿元 , 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5.4万亿元 , 投资的独角兽总估值1.8万亿元 , 合计高达11.8万亿元 。
近三个财年 , 阿里巴巴的投资收益分别高达305亿、441亿、730亿元 , 而其对应的每年净利润为641亿、879亿、1494亿元 , 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占比将近一半 。
阿里巴巴累计在菜鸟上投资了超过300亿元 , 占股不断提升到63% 。 2020财年菜鸟的营收已经达到222亿元 。 如今 , 菜鸟作为独角兽的估值高达1900亿元 , 已经超过“四通一达”的总和 。
文章图片
被称为“投资公司”的腾讯更加闷声发大财 , 投资账面浮盈并不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 比如在2020年6月末 , 腾讯于联营上市企业中的投资 , 在资产表中只计了账面值1451亿元 , 而其实际市值(即公告中的公允价值)已经达到了5800亿元 。 上市资产的账面浮盈其实已高达4350亿元 。
文章图片
美团点评、拼多多、京东成为拉动腾讯投资收益的三驾马车 。 近一年间 , 三家公司股价涨幅分别为213% , 232% , 154% , 前两者市值更是突破万亿 , 而在这三家公司中 , 腾讯持股约18%、29.2%、17.9% 。
小巨头原来也是大巨头的“打工人” 。
腾讯、阿里投资入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每增长1倍 , 腾讯、阿里市值可以因此而增长0.5倍 。 如果这样继续5年 , 它们投资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将达到20万亿-50万亿元 。
当然 , AT投资收获的不只是收益 , 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布局 , 进一步巩固护城河 。
马云的战略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 阿里更加关注电商新零售、媒体娱乐、物流、生活服务及健康这五大领域;而腾讯对娱乐、媒体的投入更多 , 并与阿里重仓的领域多有重合 。
通过不断加大同心多圆式的布局 , AT都得以维护自身核心优势 。
3
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
韩国人永远绕不过去的三座大山是死亡、税收和三星 。 中国互联网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是腾讯和阿里 。
在中国的创业圈 , 一直流行一句话叫做“大树脚下寸草不生”;在中国的投资圈 , 有一个词语叫做“站队BAT” 。 近些年 , 创业者的梦想已经从成为巨头到投靠巨头 。
在AT所在的赛道 , 甚至包括外围布局 , 创业者几乎已经没有机会 。 比如 , 在2019年初 , 三家互联网公司同天发布社交产品挑战微信 , 最终没有激起多大浪花便全都失败 , 电商也只起来了个拼多多 , 还是借助于腾讯的生态 。
而在创投界 , 还是被AT掌控 。 在全球一共586家独角兽公司中 , 腾讯投出了将近1/10 , 高达52家 , 仅次于红杉资本;而阿里系投资了44家 。
互联网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 。 随着资金、数据、流量、渠道和技术等越来越多的资源日益被把控在巨头手中 , AT逐渐成为水和空气般的存在 。 创业者很难绕过这两座大山 。 今年 , 腾讯主导了虎牙、斗鱼的合并 , 一统游戏直播江湖 。
文章图片
最近几年 , 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的公司越来越多 ,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创业被投喂惯了 。 不去想着服务用户、盈亏平衡 , 一心只想拿到融资、扩大规模 。
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在其公司爆雷后反思道 , 把过多时间花在融资身上 , 且被说好的资本“放了鸽子” , 导致其战略激进最终酿成大错 。 他所说的资本正是阿里 。
在两强争霸的格局下 , 创业者还要面临战队问题 。 一般巨头的投资条款里都有排他性条款 , 拿了谁的投资就必须在谁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 。 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在回忆当初拒绝阿里投资的情形时曾说道:阿里当时的态度是“你要10亿美元可以 , 20亿美元也可以 , 我们都可以投 , 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
而在更广大的互联网行业之外 , 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AT的影响 , 比如所有的商家都会用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 实体零售要转型线上 , 选择的范围无外乎微信小程序、淘宝或天猫店铺、腾讯投资的快手或阿里投资的抖音带货 , 无论哪一种 , 都与AT有关 。
在这种环境下 , 巨头们的“雪球”越滚越大 , 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 , 开始激烈的彼此遏制竞争 , 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却越来越少 。 而普通创业者成为依附巨头的存在 , 为其大战略服务 。 真正想要独立发展、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
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称 , 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和市场份额 , 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
用户同样没有选择 。
文章图片
中国APP活跃用户前十名中 , 腾讯占据了4席(微信、QQ、搜狗、腾讯视频) , 阿里系占据了3席(支付宝、手机淘宝、高德地图) , 两者合计占据7成份额 。
腾讯占据了用户时间 , 阿里占据了用户钱包 。
用户在初期“薅羊毛”之后 , 随着巨头垄断市场 , 基本就是任人宰割的状态 。
比如滴滴坐稳出行龙头之位后 , 打车费用立即上涨30%左右 , 遭到了消费者的抗议;外卖服务被美团和饿了么垄断 , 消费者的权益也接连受到侵犯 。
除了交易上的不平等 , 巨头掌握了海量数据 , 这危及到每个人的隐私安全问题 。
前不久 , 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表示 , 曾通过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 , 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 , 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 虽然随后李开复和蚂蚁集团都澄清 , 但是网友仍然保持怀疑 。
腾讯旗下的多款热门手游也在近期被有关部门检测到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 违反《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 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
有理想的创业者发出呼声:“如果都被BAT招安 , 社会还怎么前进呢?”有人甚至做出论断:中国有明显的所谓“一切都被阿里与腾讯垄断的病” 。
从创业者到用户 , 天下苦AT久矣 。
4
监管已至
11月10日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这意味着 , 国家将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监管 , 尤其指向其利用市场强势地位和技术手段 , 妨碍市场其他主体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
《指南》一出 , 相关平台个股纷纷大跌 , 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市值港股、美股一天一夜总共蒸发了1583亿美元 。 这是资本市场正常的条件反射 , 但也给相关平台敲响了警钟 。
文章图片
美国的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 , 在美国和欧洲都多次被反垄断机构调查 , 也曾多次被处于重罚 。 据相关统计 , 在反垄断调查中 , 谷歌面临27起、亚马逊和苹果面临22起、Facebook面临13起 , 其中欧盟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的金额已经累计超过600亿元 。 甚至有观点认为 , 应该拆分几个科技巨头 。
今年以来 , 我国也开始对互联网行业加大监管力度 。
蚂蚁IPO暂停发声明:“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 。 ”腾讯总裁刘炽平回应《反垄断指南》时也表示 , 腾讯的平台是开放的 , 欢迎各类竞争 , 并且因竞争而繁荣 , 腾讯与监管合作以确保符合文件要求 。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 , 指南的出台 , 会让市场竞争更公平 , 会对领域之内每个市场竞争参与者都有好处 , 所以是对所有市场内竞争企业的利好 。 ”
自由是相对的 , 给巨头套上枷锁 , 才能创造一个更加自由的生态 。 资本是逐利的 , 如果任由野蛮成长 , 伤害到的是更广阔的群体 。
通常意义上 , 竞争比垄断 , 带来更多的创新 。 而创新 , 才能最本质地创造消费者福利 。 财富 , 则是对创新的一种激励机制 。 如果巨头剑指之处 , 创富机遇也呈集中之势 , 创新生态也可能变形甚至扭曲 。
【疫情|10万亿阿里腾讯帝国:普天之下,莫非AT之土】据最新财报披露 , 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已超12.亿 , 阿里国内月活跃用户直逼9亿 。 AT已经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 大家有理由去关注他们是否会从曾经的勇士变成恶龙 。
推荐阅读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he|福奇:美国奥密克戎毒株疫情可能在1月底达到顶峰
- IT|世卫组织:2022年或将成为新冠疫情危急阶段的终结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
- 疫情|科技硕果满枝头
- IT|世卫组织: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对全球疫情造成“双重威胁”
- the|美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超44万 专家:美疫情已转向新阶段
- 容器|技术向:如何通过阿里云盘备份群晖 NAS 数据
- 风险|筛选风险词、用实体类型推断限售商品,阿里安全夺冠知识图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