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年终盘点:硬件PK 软件 互联网大厂基因能否适配在线教育?

距离2020年结束仅剩不到40天的时间 , 这一年 , 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 , 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 一边是降至冰点缓慢复苏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 , 一边是火热异常的在线教育 。 除了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阿里、腾讯通过发布新硬件频频布局的教育赛道 , 更有以伴鱼为代表的前字节跳动技术骨干离职创业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 。 而在各方关注之下 , 互联网鲜明的产品化思维和快节奏 , 又将如何与教育行业内高获客成本、周期性长的特点适配?

软件|年终盘点:硬件PK 软件 互联网大厂基因能否适配在线教育?
文章图片

“大力”出奇迹了吗?
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 字节跳动在今年开始布局教育 。 然而 , 不管是推出瓜瓜龙启蒙对标斑马AI课 , 还是对标VIPkid的GOGOkid , 在推出之后 , 产品课程营销与反响的声量并不大 。 据统计 , 字节跳动在教育行业的布局还包括清北网校、开言英语等 。 今年9月份 , 字节跳动收购了数理思维培养平台“你拍一” , 进一步切入启蒙赛道 , 教育板块也成为公司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而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通过调查统计发现 , 目前互联网公司在教育领域的布局多以平台和服务类硬件为主 , 如美团的“春风计划” , 扶持中小教育机构;支付宝联合校宝在线推出“学费码”等功能 , 用自身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腾讯、钉钉根据青少年的差异化需求 , 上线青少年定制版本 。 显而易见 , 这些互联网巨头入局教育 , 是用自身技术、产品迭代和流量上的优势 , 增强用户留存和黏性 , 真正教育产业的核心——课程产品 , 巨头们并未触及 。
但显而易见 , 字节跳动的野心远不止技术和平台 , 此前10月底 , 字节跳动召开了发布会 , 宣布启用独立教育品牌“大力教育” , 并将旗下所有教育产品整合至此 。 从目前来看 , 字节跳动称得上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里做教育最彻底和坚决的企业 。 字节跳动高级副总裁、教育业务负责人陈林也曾在分享中表示 , “未来三年 , 公司的教育业务持续大力度投入 , 不考虑盈利 。 ”
如此大刀阔斧不计成本地投入教育 , 字节跳动真的找到教育的门道了吗?指明灯智库创始人吕森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目前来看 , 字节跳动对教育的投入很大 , 但没有走入内行 , 还是外行阶段 。 “在我看来 , 字节跳动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进入教育行业还是比较合适的 , 但如果亲自操作的话 , 它不像新东方和好未来那样 , 有很强的教育基因 。 ”
细分赛道出现弯道超车
冰火两重天的2020年 , 一些此前火热异常的教培机构声量渐小;另一些在疫情中活下来 , 甚至完成反超的在线教育机构开始被市场关注 , 频频融资的在线少儿英语机构伴鱼就是其中之一 。 值得注意的是 , 伴鱼的创始人黄河正是前字节跳动产品合伙人 。 从字节跳动离开之后 , 黄河创立伴鱼这一英语学习品牌 , 一开始做成人英语教育 , 后来转向到少儿启蒙赛道 。
数据显示 , 伴鱼从今年开始 , 实现了爆发式的用户增长 。 去年12月 , 伴鱼的付费用户人数刚刚突破50万 , 今年10月 , 付费用户的数据变成了200万 。 营收增长率也从去年的1340%增长到今年的1880% 。 增长背后 , 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高流量转化和低获客成本 。
伴鱼创始人兼CEO黄河认为 , 目前教育市场上的一些红海是由同质化竞争导致的 , 需要在红海中看到独特的蓝海 , “教育市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大家完全去打存量市场 , 而是处在一个爆发的新变化时期 , 从线下到线上 , 从传统到互联网这个过程中 , 用户的重复度还没有那么大 , 整个教育市场的存量也是非常大的” 。
实际上 , 伴鱼的产品矩阵 , 正是融合了互联网的产品化思维和流量入口 , 用低价的产品获取用户流量 , 形成自身的流量池 , 再将流量池内的用户向高客单价的课程转化 。 融合优势之后 , 提升用户的增速 。
产品打磨仍需长期耕耘
在软件之外 , 单纯教育硬件领域的战役也在逐步进入胶着状态 。 除了老牌教育硬件供应商科大讯飞推出的学习机、网易有道推出的字典笔 , 字节跳动在今年推出了一款名为“大力智能作业灯”的台灯 。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 , 教育硬件市场的增量并不大 , 且切入点较难寻找 。 “教育硬件缺乏革命性的产品 , 不是一个台灯结合软件应用就可以解决 , 而是需要很强的教育的服务性属性在里面 。 ”吕森林指出 , 作为入口而言 , 需要更加注重服务和品牌的效应 。
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互联网公司相比传统教育公司具有技术、人才、流量上的三大优势 , 但他们进军教育行业的时候 , 会面临比较不同的局面 。 ”相较而言 , 教育行业的产品更为复杂 , 互联网搭建产品再快速迭代的模式很难奏效 , 教育领域的长周期性和不可逆性都决定了教育产品的打磨在前期投入都更大 , 耗费时间也更长 。
“互联网的迭代思维在教育领域可能是行不通的 。 ”葛文伟进一步指出 , 此外 , 教育的分散性 , 品牌效应明显等特征都与互联网公司飞速扩张、迅速抓取流量的模式相反 。 “互联网公司在教育领域内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 , 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内 , 互联网公司都会面临新的强劲对手 , 就会面临多元化场景交付和多客户产品交付的情况 , 很难做到速战速决 。 ”葛文伟表示 。
【软件|年终盘点:硬件PK 软件 互联网大厂基因能否适配在线教育?】北京商报 程铭劼 赵博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