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长五”升空(图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长五”送“嫦五” , 月球去“挖土” 。 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 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持续引发世界关注 。
荷兰天文学家齐斯·巴萨发文称“这是一次伟大的发射任务!”曾执行了三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欢呼“下一站 , 月球表面 , 带样本回来 。 ”
欧洲航天局(ESA)连发多条相关贴文 , 专门介绍了任务详情以及中欧相关合作 。 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肯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突破 , 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和全球科学界分享数据 , 以增进我们对月球的了解” 。
多年来 , 中国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开合作的大门 。 此前嫦娥四号探月任务中 , 就包含了由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科学家参与研制的4台科学载荷 。 有分析称 , 当一些外媒还在热议中国探月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太空竞赛时 , 中国早已推动探索太空的国际合作 。
“中国迄今为止最宏大的登月任务”
11月24日4时30分 , 伴随着撼天动地的轰鸣 , 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腾空而起 。
关注太空领域的“临界点”网站高级科学采访人员洛伦·格拉什第一时间发文称“中国刚刚发射的嫦娥五号 , 目前正在前往月球取样 。 如果顺利 , 这将会是1976年以来的首次月球取样返回任务 。 ”
本文图片
洛伦·格拉什推特截图
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并正式启动以来 , 已连续成功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和嫦娥四号等五次任务 。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3次飞行 。
“中国显示出自己有能力发展并且成功实施持续的高科技计划 , 这对其地区影响力和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潜力至关重要 。 ”美联社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太空专家琼·约翰·弗里斯的话介绍称 , 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的嫦娥五号“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 。
英国《每日邮报》详细介绍了执行此次探月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以及中国的探月工程 。 报道称 , 此次发射任务被视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宏大的一项登月任务 , 可以增进人类对月球及其资源 , 甚至太阳系的了解 。
本文图片
外媒注意到 , “嫦娥五号”将会是1976年以来首次月球取样返回任务 。
专门报道太空和天文学的美国太空网注意到 , 嫦娥五号计划登陆的是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的吕姆克山(Mons Rümker)地区 , 这里现存有12亿年前形成的岩石 。 嫦娥五号采集的样品 , 将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历史 , 以及太阳系的演化历程 。
布朗大学行星科学家詹姆斯·海德也表示 , 此次探月任务意义重大 , 有助于研究月球内部火山活动历史以及月球磁场何时消失等问题 。 “确实有一些基本问题需要回答 , 这将改变我们对月球的看法 。 ”
“全球探月新时代迈出的大胆一步”
在报道嫦娥五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消息时 , 美联社用了“雄心勃勃”一词 。
今年7月23日 , 中国成功将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 此次发射任务也成为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里程碑 。 有分析称 , 今年全球七大激动人心的太空任务中 , 由中国进行的就有两项 。
据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此前介绍 , 嫦娥五号任务如果成功 , 将是继60年代美国和70年代前苏联的任务以来 , 再有月球物质返回地球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3日发文指出 , 中国的嫦娥五号登月计划是迄今为止最复杂、最艰巨的太空任务 。 中国正在全球探月新时代迈出大胆的一步 。 文章认为 , 嫦娥飞行任务也为未来中国向其他星球发射探测器奠定了基础 。 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了被称为“天问一号”的探测器 。
“嫦娥五号是中国迈向未来的关键一步 , 是中国在近十年太空探索路线图中的目标 , 也是对近地小行星进行采样的一次任务 。 ”美联社援引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指出 , 这次任务“确实具有挑战性” 。
他同时表示 , “对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保持乐观 。 ”中国从太空中收集样本的能力正在提高 , 并且为其他国家从小行星甚至火星上取材的计划提供了借鉴经验 。
美国宇航局副首席科学家戴维·德雷珀也向《纽约时报》表示 ,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任务 。 ”“在理解许多与月球历史有关的重要事情方面 , 他们将大幅向前发展 。 ”
本文图片
《纽约时报》称 , 过去十年中 , 中国取得长足进步 。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这些成就已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来源 。 ”《纽约时报》感叹 , 尽管中国探索太空领域的时间比美国和苏联晚 , 但在过去十年中 , 中国取得长足进步 , 现已跻身全球顶尖的航天国家的行列 。
“将全世界的探月研究引向新高潮”
对于嫦娥五号引发的国际关注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24日主持例行采访人员会时表示 , 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 , 愿同各国继续携手努力 , 为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
当天早些时候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文点评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突破时表示 , “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和全球科学界分享数据 , 以增进我们对月球的了解 , 就像美国的阿波罗任务和阿耳阿尔忒弥斯计划一样 。 ”
事实上 , 中国的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开合作的大门 。 据报道 , 在嫦娥四号发射前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 , 商讨利用美方在月球轨道运行的LRO卫星观测嫦娥四号着陆 , 开展科学研究 。
【嫦娥|海外网深一度:“嫦娥”奔月,惊艳世界的不只是“太空雄心”】为此 , 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卫星的轨道数据 , 中方团队向LRO团队提供了着陆时间和落点位置 。
本文图片
欧洲航天局(ESA)官方推特
欧洲航天局(ESA)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 很高兴能参与中国探月工程 。 据介绍 , 在嫦娥五号发射后的两个关键阶段 , ESA将使用其位于南美洲的库鲁航天中心和位于非洲的马斯帕洛马斯航天基地 , 为探测器提供数据传输中继服务 , 协助位于北京的航天控制中心确认轨道任务状态 。
正如欧洲中国航天问题权威专家菲利普·库埃所说 , “中国的嫦娥计划将把全世界的探月研究引向一个新高潮 。 ” 拉美社此前在报道中称 , 中国正在推动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 , 并邀请其他国家加入其让人类重返月球的计划 。
“中国将太空视为未来发展和竞争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 ”专门研究中国太空计划的采访人员安德鲁?琼斯表示 , 中国快速突破各种技术障碍 , 显示出政府注重太空领域 , 并且认为这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和外溢技术至关重要 。
美国智库刊物《世界政治评论》的一篇文章称 , 中国的太空计划将为中国带来声望 , 也为加强中美合作铺平道路 。 通过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合作 , 两国可以降低成本并建立信心 。 最重要的是 , 这将有助于避免太空军备竞赛 , 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 , 而且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 。 (文/老度)
本文系版权作品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海外视野 , 中国立场 , 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 ,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责编:张敏、刘强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何由|2021年,奔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