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有人赚千万、有人跑进场……新能源车的资本泡沫谁先破?|观潮


新浪科技|有人赚千万、有人跑进场……新能源车的资本泡沫谁先破?|观潮
文章图片
图1/3
一位股民在面对下跌的大盘
新浪科技 花子健
近期 , 在龙头股特斯拉的带领下 , 美股上市的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股价持续走高 , 市值甚至超过了部分传统车企 。
截至北京时间11月25日 , 在最新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中 , 蔚来市值约为724.23亿美元 , 在全球车企排名第六 。 小鹏和理想分别达到508.4亿美元和367亿美元 , 分列全球第十一和第十三大车企 。
【新浪科技|有人赚千万、有人跑进场……新能源车的资本泡沫谁先破?|观潮】在蔚来身后的是通用、宝马和本田等知名传统车企 。 而小鹏力压福特汽车 , 理想汽车超越上汽集团 。
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是推出了搭载刀片电池“汉”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 , 截止11月26日收盘其市值为4796.62亿元(约合729.57亿美元) , 在全球排名第五 。 不过 , 蔚来和比亚迪的差距已经很小 。
三大新造车势力没有摆脱亏损 , 甚至“卖一辆亏一辆”的情况也刚刚有所好转 。 交付量上 , 特斯拉和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 , 甚至不如传统车企的零头 , 为何在股价增长和市值上却能力压一头?
到底有没有泡沫?
自本月初至24日收盘 , 小鹏汽车的区间涨幅超过260% , 理想汽车的涨幅超过117% , 蔚来汽车涨幅接近75% 。
三家车企的合计市值已经超过1万亿元 。

新浪科技|有人赚千万、有人跑进场……新能源车的资本泡沫谁先破?|观潮
文章图片
图2/3
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雷曼兄弟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经在多个公开场合讲过一句话 , “啤酒有泡沫才好喝 。 ”他认为 , 风口行业因为资本涌入难免产生泡沫 , 有泡沫不代表是坏事 。
“很难去判断有没有泡沫 , 放到大环境来看 , 是放水多了(钱多了) , 股市自然上涨 。 ”一位国有银行资深分析师告诉新浪科技 , 从他的客户来看 , 今年不少人看好新能源板块 , 很多人投新能源板块的基金 , 年收益都能在40%以上 。 “多的能到60% , 赚千万的都有 。 ”
很多人纷纷跑步进场 。 一位投资者在朋友圈晒出截图 , “我要来了” 。 截图内容是他美股开户成功的短信通知 。 即使遇到很多困难 , 很多人也在寻求美股开户的途径 。
“我正在准备30万元 , 到银行开户 , 准备买股票了 , 新能源(汽车)的股票涨得太快了 。 ”李岩没有过美股投资经验 , 所以选择从银行渠道开设国外账户 。 但他是一位新能源车主并且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 。 “我买过两个品牌的新能源轿车 , 第二辆比第一辆体验上大幅度提升了 。 ”
乘联会近期表示 , 新势力车企的表现之强的确超出了预期 , 反思起来可能是因为新能源车目前在美国市场是高价格 , 虽然也体现了一定的泡沫成分 , 但这种泡沫也是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 目前似乎没有其他的车企或者造车势力能够像他们一样追上特斯拉的发展线路 , 美国投资者是认同这个线路和未来的趋势 。 因此 , 给中国的这些在美国上市的车企一个更高的估值 , 这也是很好的事情 。
但看到如此疯狂的场景 , 很多人也在担忧 , 万一泡沫破灭 , 很多财富将会瞬间蒸发 。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新浪科技 , 市场看好汽车行业向新能源企业的转型 , 而新能源车企在技术、设计方面有标志性的创新 , 所以市场给予较高估值 。 “这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对前景的溢价 , 所以即使目前交付量低 , 技术投入大 , 造车新势力还是会出现持续暴涨 。 ”柏文喜表示 。
柏文喜认为 , 股价暴涨为投资人带来即时账面回报 , 也可以引导资源聚集推动企业成长 , 但基于企业经营的投资回报压力会变大 , 因为后期进入的投资者成本较高 , 回报需要依赖企业经营和业绩基础之上所推动的股价可持续上涨 。
“但如果市场期待在这些新能源车企上短期难以兑现 , 就会面临股价回调的压力 。 ”不过柏文喜认为 , 新能源汽车仍然是车企未来转型的长期方向 。
而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则告诉新浪科技 , (是否有泡沫)应该具体看企业不同的质量 , 从全球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愿景来看 , 新能源车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 所以解决了电池(续航)和安全性的企业来说 , 估值是合理的 , 比如特斯拉 。 “炒概念吃补贴的企业就是泡沫了 。 ”丁孟强调 。
中信建投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程似骐认为 , 车市持续回暖 , 高景气度持续 , 同时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大涨 , 除特斯拉以外 , 蔚来的es6 , 比亚迪的汉系列销量表现都不错;市场预期被政策推高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给了市场一个比较好的预期 。
乘联会发布的10月乘用车汽车销量数据显示 , 国内乘用车市场当月零售达到199.2万辆 , 同比增长8.0% 。 其中 , 新能源乘用车在10月的批发销量突破14.4万辆 , 同比增长119.8% , 环比增长15.9% 。 纯电动车型批发销量12.1万辆 , 同比增长137.2%;插电混动车型批发销量为2.3万辆 , 同比增长58.6% 。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从6月份开始呈现出较强的走势 , 至7、8月份持续拉升 , 9、10月份再次加速 。 ”对于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的表现 ,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 , “这种走势与2018年的走势相近 , 但2018年主要是政策补贴效应的拉动 , 而今年是市场推动 , 增长质量更好 。 ”
换句话说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 在2020年已经从政策主导变为市场主导 , 消费者需求增强 。 但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 , 前景远非如此乐观 。
产品质量和补贴是不确定因素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5日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网站显示 , 特斯拉申请召回2016年生产的9136辆Model X及401辆Model Y 。
特斯拉不是唯一一家召回过的新能源车企 , 不过 , 据不完全统计 , 特斯拉在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已经有四次召回 。 除此以外 , 蔚来、理想汽车和威马也都出现过因为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召回事件 。
2019年 , 当时资金短缺的蔚来召回了因电池问题存在自燃风险的es8 , 随后披露的财报中显示蔚来的召回成本超过3亿元 。 “我们当时很困难 , 这笔钱只能生掏出来 。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曾表示 , 对于新造车来说 , 质量问题无疑是对新品牌的沉重打击 。
威马汽车也曾因两起电池引发的自燃事件召回超过1200辆威马EX5车型 。 理想汽车却没有处理好召回事件 , 因为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导致断轴事件发生率上升 , 理想为用户“进行免费升级” , 却不提召回 。

新浪科技|有人赚千万、有人跑进场……新能源车的资本泡沫谁先破?|观潮
文章图片
图3/3
断轴的理想ONE
最终在舆论的口诛笔伐下 , 理想汽车从“免费升级”改为“召回” , 涉及车辆数量将近历史交付量的一半 。 根据理想公布的数据 , 截至2020年10月31日 , 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共97起 , 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 。
知名汽车博主韩路曾经在一期视频中提到过 , “我就不讲特斯拉的工艺问题了 , 因为特斯拉的工艺是公认的差 。 ”除了韩路之外 , 很多车主都吐槽过特斯拉的工艺问题 , “我的车就经常有异响 。 ”一位特斯拉车主告诉新浪科技 。
除了质量问题之外 , 悬在新能源车企头上的另外一把刀就是补贴滑坡 。
在中国市场 , 政府从2009年开始为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提供补贴 , 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 但在过去几年补贴逐步减少 , 从鼓励产业发展转向鼓励汽车制造商自主竞争 。 原本管理部门计划在2020年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 , 但遭遇疫情后 , 为了提振行业的恢复 , 维持了补贴政策 。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会延续到2022年底 , 据媒体报道 , 管理部门当前正在讨论在2020年晚些时候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削减10% , 并缩小有资格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范围 。
当下的狂欢后 , 新能源车企不知道远方的是田园诗还是煎熬 。 新车型是否会受到欢迎 , 传统车企进场后如何应付 , 承诺的技术研发投入会不会带来新的故事 , 渠道和服务如何跟上用户扩张的步伐 ,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
只有等到市场冷静 , 才能知道新能源汽车成色几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