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
文章图片
图1/11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30秒快读
1、没有健康码 , 寸步难行 。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 没有不会的权利 。 独居老人半年进不了菜市场 , 没有绿码连公交车都不能坐 , 70多岁骑着电瓶车出行 , 智能门铃无法远程控制开门 , 还不如老座机 。 年近百岁的老人被家人抱起做人脸识别……时代开始抛弃我们的父母、祖父母 。
2、1.8亿没有触网的老人开始引发社会关注 , 国办发文要求各界一起帮老人解决智能技术使用困难 。
第一个游玩名额 , 预约成功 。
【新浪科技综合|时代抛弃了我父母:“买智能手机的钱 我想留着买墓地”】第二个游玩名额 , 不成功、不成功、不成功……
一看时间 , 已过零点 , 根据规则 , 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入园名额 。 张淼(化名)临时为远在北京旅游的父亲和外甥预约欢乐谷门票 , 短短几秒 , 老人和小孩被隔在两天 , 预约不到名额 , 需要退掉门票重新订票并预约 , 老人和小孩的行程也因此被打乱 。
文章图片
图2/11
图源/央视快看
数字化正在打乱老人的正常生活 , 将1.8亿老人隔离在另一个世界 , 没有健康码半年没进菜市场 , 没有健康码坐不了公交车 , 被健康码支配的老年人 , 连不会的权利都没有 。
冒雨交医保 , 却被告知不收现金 。 这不仅仅是移动支付的问题 , 暴露出的是更多社保系统数字化改造对老年人的漠视 。
文章图片
图3/11
图源/四川观察
行动不便的老人得在银行做人脸识别 , 只能被家人抱起 。 抱起的是年近百岁的老人 , 放下的是阅尽百年的尊严 。
文章图片
图4/11
图源/网络
数字生活抛弃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父母 。
如何给他们留一条路?近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 , 各界开始重新思考让1.8亿老人不再被“隔离”的解决方案 。
01 独居老人半年没去菜场
限制了谁的生活?
王学勤已经半年没去过菜市场了 , 一位70岁的独居老人 , 他能做到一年不出小镇 , 可是买菜是生活频率最高的场景 , 按照习惯 , 他每两天就会固定去一趟菜场 。
从2月中旬起 , 进入菜场必须要展示绿码 , 而这个时候 , 镇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已经复工 。 王学勤有两台手机 , 一台是老年机 , 一台是从女儿那“退休”的iPhone6 , 只不过年过70岁的他打开iPhone6频率很低 , 只是偶尔用来微信视频 , 经常充满一次电可以扛3天 。
文章图片
图5/11
“无论如何都调不出来 。 ”健康码的操作完全超出了王学勤的认知范围 , 尽管女儿仔细地标注了使用步骤 , 这对他来说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首先 , 他得在小小的对话框中输入“健康码” , 在完成一连串的选择题后才能显示健康码 。 王学勤卡在了第一步 , 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键盘操作 , 他不知道的是智能手机已经有听写功能 , 可以实现语音自动转换文字 。
尽量避开一切与健康码有关的场所 , 这是半年来王学勤学会的技能 , 他将买菜的地点从菜市场转变成离家1公里左右的超市 , 镇上一个月两次的集市是他的大采购时间 。
没有绿码无法坐公交车 , 电瓶车已经晋升为他唯一的交通工具 。
文章图片
图6/11
王学勤属于少数持有智能手机的银发族 , 抗拒是大多数老人的态度 , 在他们的印象中 , 智能手机是儿女们整天揣在手上的魔法卡片 , 是年轻人的专属 。
年初 , 得到出示健康码才能进入公共场所的消息 , 让30后福贵第一次因为智能手机感到慌张 , “我的老年机用了四五年质量还不错 , 不可能让我一夜间买上智能手机 。 ”福贵仍然停留在2G时代 , 更何况 , 过年后大量的手机加盟店都停止营业 , 电商成为福贵购买智能手机的最大障碍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 , 中国9.04亿网民中 , 60周岁以上的网民只有6.7% 。 按此计算 , 中国仍有1.8亿老人没有上网 。
福贵一直带在身边的健康码就是由村委会打印的一张A4纸 , 健康码设置了家人代办栏目 , 针对的是无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未成年群体 , 而且必须是和子女同行的情况下才能打开使用 。 90后的孙女帮福贵填写了有关信息 , 并且把绿码截图发给村委会 。 “我们要核查一遍申请者的手机号码和身份证 , 再次确认他们的出行轨迹 。 ”复工后 , 在村委会上班的佳佳服务了1900位村民 , 最多的时候一天申请了100多个健康码 , 因为97%的老年群体没有智能手机 。
就像获得一张通行证终于接通了世界的大门 , “我对网络世界不感兴趣 , 只要不影响原有的生活就行 , 我还想正常地去坐公交车、去菜场买菜 。 ”福贵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保管好这张来之不易的“健康码” , 不少村里的老人会特地去照相馆给A4纸覆膜 , 像保管照片一般珍重 , 因为不想打扰远在外地的子女 。
文章图片
图7/11
图源/受访者提供
打印出来的健康码并不是万能的 , 纸张上也注明了“凭此码可在本市范围内通行” , 老人的生活圈子再度缩小 。
解决方案
打印出来的健康码无法实时更新 , 本就是不科学的办法 。
直到两个月前 , 交通卡与健康码实现了绑定 , 王学勤才放心地坐上了公交车 , 福贵不用再因为忘记带码多次返回家中 , 只要拿着交通卡往扫码机上一刷 , 机器就会自动读出健康码的状态 。 9月 , 当地菜市场取消了健康码必查的规定 , 只要求进入菜市场人员戴好口罩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 包括简化“健康码”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推进“健康码”与个人证件关联 , 比如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等 。
昨天 ,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 , 不能把 “健康码” 作为出行的唯一的凭证 , 对于不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 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替代 “健康码” 查验 , 例如凭有效的身份证件或纸质证明等来替代查验 。 下一步 , 国家卫健委将与各个部门协调 , 通过技术手段 , 争取把 “健康码” 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证件整合起来 , 作为替代 “健康码” 的凭证 , 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出行 。
02
智能门铃不“智能” , 是谁的错?
当路人走进一座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 , 看到每幢楼的大门上都安有具有人脸识别、手机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铃后 , 一定会感慨老建筑的与时俱进 。
然而当采访人员按下褚奶奶的室号后 , 等了1分多钟 , 对讲机里传出的仍然只有“嘟……嘟……”的呼叫音 , 门铃电话迟迟未接 , 直到挂断 。 第二次按下门铃后 , 采访人员透过门缝看到了褚奶奶渐行渐近的身影 , 她一边握着正显示通话界面的手机 , 一边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口 。 待老人手动开锁后 , 采访人员才顺利进了门 。
文章图片
图8/11
在小区门铃智能化的图景中 , 独居老人就像一块错置的拼图 。 80多岁高龄的褚奶奶去年7月刚从北京搬回上海 。 虽然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 , 但一个人的饮食起居并没有太多不便 。
因为每天会有外卖小哥来送餐 , 有家政人员来做清洁 , 每周都有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 平时还有快递小哥来送孩子帮她网购的保健品 。 过去她可以靠屋内的门铃对讲机来开门 , 一天接待几波人都没有问题 。 可自从安装了智能门铃并绑定了她的手机后 , 开门成了她近一年来都没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
按照智能门铃的原理 , 在门口按铃呼叫住户后 , 电话会呼到住户绑定的手机上 , 接通来电并按下“*”号键即可开门 。 问题在于有时候手机铃声响起后 , 即使褚奶奶已经按下接听键 , 调出键盘反复按“*”号 , 住在一楼的她还是迟迟听不到外面铁门解锁的声音 , 她不得不亲自走到大门处接人 。
文章图片
图9/11
“一开始 , 装门铃的人说我的北京号码不行 , 我女儿就给了我一办了一个上海号码 , 换了新手机 , 但还是开不了门 。 ”最焦虑的时候 , 褚奶奶一天给街道打了四五次电话 , 请他们帮忙联系提供智慧门禁系统的公司来解决 。 但是大半年过去 , 解决方案换了又换 , 智能门铃依旧不给力 。 譬如他们尝试过给褚奶奶安装无绳座机并将绑定的手机卡插进去 , 结果却时好时坏 。 “他们刚装好那段时间 , 门是能开的 , 但是等过一段时间就又不能开了 , 都来修过好几次了 。 ”至今已换过两部座机的褚奶奶被折腾得十分疲倦 。
被“智能”这个前缀拖累的不止褚奶奶一人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之前常常听到门口有人喊“开门” , 是给三楼的住户送老人餐的工作人员 。 一楼的褚奶奶至少还能忍一忍 , 退而求其次 , 可要三楼的老人跑下来开门谈何容易?所以那位老人最后选择将自己的门禁卡直接交给送餐人员 。
看着桌上两部“陌生”的智能手机 , 再看看墙壁上已经弃用的门铃对讲机 , 褚奶奶不禁委屈 , “真怀念老传统那套东西啊 , 多方便 。 ”
解决方案
智能门铃不“智能”的症结到底是什么?根据智慧门禁公司的说法 , 房间信号是罪魁祸首 。 和褚奶奶在大门外道别时 , 采访人员又测试了一次门铃 , 这次手机开锁倒是罕见地成功了 。 可惜回到屋内后 , 智能门铃又失灵了 。
为了解决信号问题 , 智慧门禁公司提议为褚奶奶安装一部支持4G功能的座机 , 再帮她办一张4G卡 。 “我除了接打电话根本不用手机 , 为什么还要换卡?是你们要换门铃 , 为什么还要住户去适应你们?”褚奶奶激动地说 , 这种“强人所难”的解决之道显然不够服人 。 当智能技术以民生工程的名义大行其道时 , 如果让老年群体落了单 , 那么“智能”的意义便打了折扣 。
03
关掉人工窗口 方便了谁?
看病 , 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 请回吧 。
要缴医保 , 我们不收现金 , 请回吧 。
想缴养老金 , 去“XX办”申请 , 没有智能手机 , 请回吧 。
医院的队伍没有往日长了 , 消失的人是谁?排队看病的老人少了 , 不少人被要求回去预约后再看病 。 偶有几位不识字、眼神不好的老人 ,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颤颤巍巍地在机器上挂号 。
文章图片
图10/11
没到下午三点 , 社保服务中心人工窗口都已关闭 , 但为了缴个医保、拿个养老金 , 很多“候鸟”老人免不了折腾几趟 , 买机票、乘火车亲自回老家办理 。
张颖(化名)的姑姑整整延迟了一年缴纳养老金 , 直至关掉了奶茶店 , 她才能亲自回老家办理 , 因为亲属不能代办 , 地方政务App“XX办”上一堆生涩的政务办理术语 , 让她连申办入口都找不到 , 一年内前后咨询多次在线办理 , 都没能成功 。
花了大成本回到老家后 , 姑姑第一时间奔去社保服务中心 , 但人工窗口已经关闭 , 看看手表 , 当时居然还没到下午三点 。
“很多老人都不会用手机 , 疫情爆发时 , 我奶茶店里天天有老人来问我要口罩 , 我总会多备一些口罩在店里 , 那时网上买不到 , 比我年纪大的也不会上网领政府定期发放的口罩 。 ”姑姑向张颖娓娓道来 。
数字化、预约制没能让老人少跑几趟 , 反倒提高了无功而返的几率 , 增加了往返成本 。
居委会摆摊发个口罩 , 工作人员辅导填个表格 , 对很多老人来说 , 都是莫大的帮助 。
解决方案
关掉人工窗口 , 到底方便了谁?
一位老人曾因没有人工办理窗口、无法适应医保电子报销而恼火 , 写下了一封悲凉的信:“我已行将就木 , 宁愿将(买智能手机的)钱花在买一块墓地上 。 ”
文章图片
图11/11
在《实施方案》中也重点提到 , 在医疗、社保等高频服务上 , 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 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 , 推广“一站式”服务 。
1.8亿没有触网的老人与这个数字化社会开始渐行渐远 , 他们也尝试与时俱进 , 更换智能手机 , 学习使用微信、支付宝……但整个社会也应该将数字化的脚步放慢一点 , 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等等我们的父母、祖父母 。
毕竟等你我老了 , 往后余生 , 不想没有尊严地活着 。
(应采访对象要求 , 以上为化名)
作者/IT时报采访人员 李蕴坤徐晓倩 孙妍
编辑/挨踢妹
图片/IT时报 央视快看 受访者提供 网络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