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守护城市供电“主动脉”——记国网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何光华

她主导的“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 ,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她首创的多分支电缆故障点的不拆头故障定位系统 , 创效超过2000万元……她就是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何光华 。 从事电力电缆施工及运维工作20年 , 何光华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 , 11月24日 , 何光华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
高压电缆线路是世界各大城市的电力“主动脉” , 其安全、可靠施工关乎国计民生 。 然而 , 随着城市立体交通和地下管线的快速发展 , 电缆通道环境日益复杂 , 传统施工存在高落差分段再接、固定不当损伤等问题 , 且常规检测难以发现 , 曾多次引发大面积停电及火灾等恶性事件 。
【施工|守护城市供电“主动脉”——记国网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何光华】如何改变这一局面?通过调研 , 何光华发现 , 问题的核心在于高落差分段再接损伤方面 。 “为什么我们不从源头避免安全隐患 , 消除这类电缆接头呢?”于是 , 一个打破常规的“电缆高落差无接头敷设”想法就此诞生 。
不过 , 从这个思路入手进行突破 , 面临着重重困境:不仅涉及电缆敷设、固定等多个环节 , 而且当时既无现场复杂通道的敷设算法支撑 , 也无工艺流程和自动化工器具装备 。
没有数据、没有模型、没有经验 , 就这样 , 何光华开始了长达8年的创新试验之路 。 她在同事的帮助下 , 进行了上千个工程的基础数据收集 , 并在条件简陋的工具大棚间反复进行模拟试验 , 最终开发出复杂环境下输送机组响应同步控制系统 , 并研制出“自适应低摩擦轴承滑轮”等3套配套工器具 , 保障了整段电缆同步均匀移动 , 同步误差降至传统技术的三十分之一 。
何光华总结多年创新技术经验 , 编制的《高压电力电缆高落差敷设技术》等成为技能培训教材;提出的“电缆现场模块化5S”操作法、“2+2”培训操作法已完成上万人次的技能培训;建立跨专业联合攻关团队 , 培养了10多名青年专家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曾诗阳 常 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