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许沁佩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去年1月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火热赶工 , 马斯克对外表示 , 生产的 Model 3 只内销不出口 。 但今年10月 , 就有7000辆 Model 3, 离开临港超级工厂 , 被装运上托斯卡纳号货轮 , 远渡重洋销往欧洲 。
钢铁侠的变脸 , 也是幸福的烦恼 。 一方面上海工厂产能快速爬坡 , 已经到了每月2万辆;而另一方面 , 就算 Model 3 降价了 , 月销售量还是停留在1.2万辆左右 , 需求不太给力 , 库存压力加大 。 于是 , 马斯克自然打起了欧洲市场的主意 。
当然 , 盯上欧洲市场的也不止它一个 。 去年名爵和上汽大通 MAXUS 就已进入欧洲 , 今年5月爱驰 U5 出口法国 。 紧接着9月小鹏的 G3i 也出口挪威 , 蔚来也传出明年去欧洲销售 ES8 和 ES6 的计划 。 更有消息称 , 威马也将携手 Uber 进军欧洲 。
2020年 , 成了造车新势力们涌入欧洲的元年 , 在国内市场还未饱和的情况下 , 各家车企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欧洲市场反超中国
在去年 , 中国还是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 但根据今年1-8月的数据 , 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5万辆 , 在全球市场中的比重提升至43% , 反超中国的40%成为世界第一大销售地区 。
今年8月德国《经济周刊》在报道中称 , “2020年是欧洲新能源汽车的转折点”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 , 欧洲将超越中国 , 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 。 而如今担忧更是变成了现实 。
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和市场比重为何能反超中国?这还有赖欧洲“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
萝卜是指补贴 , 这对于电动车来说极为关键 。 标致雪铁龙(PSA)集团CEO唐唯实曾表示:当市场取消补贴时 , 电动车需求就会崩溃 。 如今 , 欧洲的补贴强度已经反超中国 。
截至2020年2月 , 欧盟28个国家中有24个国家已出台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 。 其中12个国家采用补贴和税收优惠双重激励政策 , 其他国家则给予税收减免 。 主要国家补贴达到5000-6000欧元 。 以德国为例 , 今年开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由3000欧元提高到4500欧元 , 纯电动汽车补贴更提高至5000欧元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2/6

相比欧洲补贴在上调 , 我国却在下调 。 目前我国补贴大幅退坡 , 新能源乘用车的平均补贴额度仅有欧洲的一半左右 。
对消费者 , 欧洲不仅补贴高 , 补贴方式也比中国直接 。
欧洲的政府补贴是发放给消费者而非车企 , 中国则是通过车企发放 , 这导致部分车企PPT造车骗补事件层出不穷 , 欧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样的坑 。 并且欧洲不限制车辆生产地 , 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来源中国还是美国的车型 , 它都一视同仁给予补贴 , 不偏袒本土制造 。
甜头给足了 , 大棒也没落下 。
欧洲制定了严厉的碳排放惩罚措施 。 今年9月 , 欧盟发布了《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 , 内容大致为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从比1990年至少减少40%提高到55% 。 如果碳排放量超标还会面临巨额罚款 。
经过测算 , 要想完全避免罚款 , 2020年欧盟的电动车销量必须达到187万辆 , 否则每减少10万辆 , 大约就需交纳10亿欧元罚款<1> 。 由此可以推测 , 2030年之后 , 欧盟的碳排放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 新能源车或许将成为欧洲车企的唯一选择<2>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3/6

看上去欧洲的政策和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创造了一个“蓝海” , 但实际上竞争极其激烈是个“红海” 。
如何应对本地竞争对手?
欧洲国家众多 , 各国新能源渗透率参差不齐 , 比如今年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82% , 而意大利 , 西班牙还不足6% , 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看上去造车新势力们找到了一个蓝海 , 但现实却是这是一个本地高手严阵以待的红海市场 。 德系大众、宝马、奥迪 , 法国雷诺都深耕这片市场已久 。
德国的电动车市场 , 大众、雷诺、现代汽车等传统汽车品牌的市占率已高达67%<3> 。 尤其是雷诺的ZOE , 上半年在欧洲的销量达到约3.8万辆 , 为欧洲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 , 高于特斯拉的 Model 3 的3.3万辆与大众高尔夫的1.8万辆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4/6

面对劲敌 , 小鹏选择落脚挪威 。
挪威之所以成为新能源车企们的“香饽饽” , 与其自身的环境和政策有关 。 首先 , 充电桩基础较为成熟 。 挪威地小人少 , 充电网络覆盖全国大中小城市 , 适合发展电动车;其次 , 用车车本较低 。 挪威电价和电动车比较便宜 , 购买紧凑型电动车较同类燃油汽车可节省8万-10万元人民币 。
但挪威的电动车渗透率高 , 这意味着竞争激烈 。 不仅如此 , 挪威还属于北欧极其寒冷 , 很考验电池的性能 。 小鹏从今年6月便开始在挪威销售 G3i 车型 , 售价35.8万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5.59万)起 。 据说为了适应当地的市场 , 对车型还进行了优化 , 比如说新车全系标配LED大灯、大灯延时关闭等功能<4> 。
蔚来 , 则有传言要选择丹麦 , 这其中也有自己的打算 。
丹麦港口众多 , 进出口便利 , 政府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 蔚来若将其作为出海第一站 , 可以通过“先落脚 , 再扩张”的战略循序渐进拿下欧洲 。 有消息称蔚来的马可波罗计划是将核心的服务布局欧洲 , 比如说一键家电和服务无忧 , 并计划在两年内交付7000辆ES6和ES8 。 但丹麦的税收体系极其复杂且金额较高 , 并且还有可能存在其它潜在问题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5/6

挪威和丹麦只是造车新势力们落脚的第一站 , 以此为根据地攻下欧洲大陆才是真正的目的 。 然而这块肉也没那么好啃 。
将要面对的三大困难
汽车认证、客户需求、商业模式是横亘在造车新势力面前的三大难题 。
新势力想把车售往欧洲 , 首先必须要获得 WVTA 欧盟整车型式认证 。 它涉及车辆安全性能、环保和排放水平等方面 , 堪称世界三大汽车认证体系中最严苛的标准 。 爱驰是国内首个得到认证的初创企业 , 旗下的 U5 历时53天 , 穿越12个国家 , 熬过了戈壁、泥泞、高温、暴雨等各项考验 , 最终才获得了认证 。
得到认证不易 , 得到认可更难 。
欧洲消费者和国人的需求并不相同 。 国人买车考虑的点诸多 , 续航、牌子、质量等等 , 而欧洲地方小 , 续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 A级甚至是 A0级的小型车比如雷诺才是欧洲用户的偏爱 。 2009到2019年的欧洲年度车得主 , 大多为小车 。 雷诺 Zoe 还神似五菱宏光 MINIEV, 便宜好用 , 补贴后2万欧元 , 相比之下 ,Model 3 也要5万欧元了 。 因此网友戏称:赶紧派五菱宏光称霸欧洲 。
需求不同还是浅层次的问题 , 更深层次且难解决的是文化差异 。 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 , 本地人认为自家品牌最好 。 比如60%的德国人最喜欢的车就是大众 , 这也导致对中国车企品牌接受度较低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
文章图片
图6/6

欧洲市场有很多坎在等着造车新势力 , 然而中国车企本身商业模式、资金、经验上也存在不足 。
拿蔚来举例 , 针对本土的设计和资金投入就是个问题 。 比如本土偏爱小型车 , 蔚来旗下并没有小型车 , 是出新车型迎合本土需求还是头铁硬打开市场?如果要把换电模式、售后和电能服务一同带去欧洲 , 极有可能造成沉重的财务压力 。 国内外环境不一样 , 欧洲没有中国那么大的人口密度 , 居住也相对分散 , 蔚来的商业模式能否跑得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正如英国经销商 Harris 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所说 , 欧洲市场门槛高 , 如果没有销量支持 , 根本无法收回投资<5> 。
之前国内车企出海去的都是南亚、北非、东欧等“土豆市场”和“鸡肋市场” , 销售的电动车主要是出租车 , 大巴 , 观光车等并非新能源乘用车 。 对于欧洲这种容量大、利润丰厚 , 但最难占领的“海豚市场” , 的确是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 目前在欧洲出口量较高的新能源车品牌是上汽名爵 , 但是它前身是英国品牌 , 并非纯中国品牌 。
人走多了就会出现路 , 然而前方没有路 。 纯中国血的造车新势力需要从抄特斯拉作业的小弟们 , 成为开辟新市场的大哥 , 还有很多的坎要跨过 。
尾声
有分析师认为 , 造车新势力出海这件事 , 宣传的意味 , 可能大于实际的效果 。 好比手机厂商都要在欧洲开个发布会 , 广告里也一定要出现个金发碧眼 。
因为 , 从传统汽车产业来看 , 欧洲代表着技术及制造最高标准 , 消费者自然也非常挑剔 。 如果能在欧洲立足 , 则意味着质量和品牌都经受住了考验 。 这无疑是中国品牌摆脱传统低端形象的一个捷径 。
然而 , 这条路并没必要去走 。
不同于在传统车领域的起步晚 ,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并不算落后 。 对新能源车的品牌认可 , 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的培育 。 要赢得这轮竞争 , 车企们没有必要、也并不需要获得欧洲认可的光环 。 他们需要的 , 是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 就好比“茶颜悦色”再跑去欧洲开个店 , 对国内业务也是没啥影响 。
再说 , 人家特斯拉是产能过剩了 , 还在爬坡的新势力们 , 凑什么热闹 。
【|造车新势力出海,有这个必要吗?】(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