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1972年12月14日22时54分37秒 , 阿波罗17号载人登月飞船上升级发动机点火 , 坐在舱内的尤金·塞尔南与哈里森·施密特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后一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 时隔三年多后1976年8月18日6时36分月球24号飞船着陆月面 ,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
辉煌的历史永远属于过去 , 算起来人类已经有四十四年没有再更新月壤样本 , 而这一次翻开人类太空历史新篇章的将是中国航天人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就在上月末 , 被我们亲切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悄然到访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 这回 , “胖五”带着嫦娥“五妹”奔向月球 。 而仅在四个月前 , “胖五”陪伴“天问一号”探测器踏上我国首次火星探索之旅 。
十六载“嫦娥”探月
九天揽月星河阔 , 十六春秋绕落回 。
当然 , 这也是人类时隔四十多年后再次登临月球 , 终于又有一个大国有能力将设备运抵月球并再度返回;虽不是人类历史开创性的动作 , 但亦是绝对的壮举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 , 月球是迈向深空的“前哨站” 。 早在2004年 ,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 , 在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 , 工程的领导小组便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 而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
十六年以来 ,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 , 我们已经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 而这一次嫦娥五号的使命 , 就是如约实现探月工程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回” , 既是返回地球 , 也是人类重回地月往返时代 。 如果一切顺利 , 我国航天技术将迎来重大跨越 , 并为我国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 , 为后续月球及行星探测等任务奠定人才、技术、科学、工程基础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 还在于本次嫦娥五号任务有望实现了四个“首次” ,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 首次从月面起飞 , 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 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而在上述四个项目中 , 每一个都面临多项技术风险和挑战 。
六十载北汽造车
如果说中国航天代表了国家最尖端、最前沿的科技实力 , 那么 , 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 , 汽车工业则是中国综合工业实力的最直接印证 。 与中国航天一样 , 中国汽车工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 。 如今 , 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各个赛道持续加速 , 已经能够与合资品牌正面抗衡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10月份SUV销量93.7万辆 , 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6.8% 。 1-10月 , SUV累计销量690.3万辆 。 10月轿车销量94.8万辆 , 同比增长8.8% , 环比增长2.1% 。 1-10月 , 轿车累计销量717.7万辆 。 不难发现 , SUV和轿车已平分天下 , 且在高增速的助推下 , SUV销量超过轿车指日可待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虽然销量被统计于SUV市场内 , 但硬派越野车其实并不能称为SUV 。 虽然目前其市场份额较小 , 但极具增长潜力 。 而北京越野则是这一细分市场的引领者 。 这与北京汽车在越野领域六十多年的深耕不无关系 , 可以说 , 北京越野是中国越野车历史的开创者 。
时间回到1966年 ,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落后阶段 , 为了打造国人自己的越野车 , 国家将研制军用越野车的任务下达给北京汽车制造厂 , 在老一辈北汽人的努力下 , BJ212成功问世 。 当年 , 毛主席就乘着刚刚投产下线、首次亮相的BJ212 , 检阅了长安街两旁的部队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到了1969年 , BJ212越野被选入我国军队装备序列 , 成为0.5/0.75吨级第一代军用轻型越野车 。 在70、80年代 , BJ212成为炙手可热的官车 。 1986年 , 北京汽车利用引进技术对BJ212(后更名为BJ2020)进行了产品升级 , 使得在1999年的阅兵仪式上 , 又一次看到了北京越野车的身影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中国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越野车 , BJ212更是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 留下了挥之不去的“212情结” 。 从1965年开始量产到2004年最后一台BJ2020VJ越野车驶下总装线 , BJ212累计生产72万辆 , 可以说 , 它不仅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要 , 更塑造了北汽最原始的品牌性格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在老一辈儿看来 , BJ212就是他们青春的影子、永恒的回忆 。 尤其是部队大院长大的70后80后们 , 小时候在院子里没事掰根212的天线玩玩 , 拉拉车门跳进去坐坐 , 晚上踢球把车子大灯点亮当做照明灯用 , 然后被车队队长提着扫把追着打;再长大点儿 , BJ212连同长江750、草绿挎子一起 , 成为了这拨年轻人经典一代的装逼利器 。
时光荏苒 , 经历过高潮 , 也经历过低谷 。 2016年北汽越野车年销量仅8361辆 , 而到2019年北汽越野车销量达到3.6万辆 , 近四年年度复合增长率为37.5% , 而其中主销车型BJ40 2019年细分市场份额达到70% , 在越野车这个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的细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2019年1月2日 , 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其原属于北汽集团负责的部分生产与销售工作也独立运作 , 不断整合研发、生产、营销品牌等环节 , 开始一体化经营 。 事实上 , 2010年开始北汽越野车便制定好产品路线 , 秉承“2468”和“3579”两条整体发展路线 , 像BJ30属于“3579”承载式泛越野产品系列 , 而BJ40、BJ80系列就属于“2468”中硬派越野车型代表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在北汽自主阵营中 , 北京越野车尽管体量不大 , 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王牌 。 一方面 , 作为自主品牌中为数不多的硬派越野车品牌 , 北京越野可以说引领着国内硬派越野车细分市场的产品走向;另一方面 , 曾两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它更代表着北汽的高端研发与制造实力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自从前两年的《流浪地球》大火至今 , 人们不断将目光投射到地球之外 , 与航天的跨界营销日益成为车企进一步彰显品牌格调、提升品牌认知的有效手段 。 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车企不外如此 。 北汽越野选择与探月合作 , 凸显了其跨界营销的特点 , 重视精神与产品层面的契合 。
总结:
逆势上扬的品牌 , 必有其独到的本领 。
当车市低迷 , 存量竞争时代需要更强产品力与更鲜明的品牌特征 , 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 漂亮数据的背后 , 北汽越野思路渐渐清晰 。 联手探月、注重研发、打造越野文化 , 北汽越野正选择多个角度 , 深入发掘“存量市场”中的“新增量”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
文章图片

放眼全球一流的车企 , 不难发现 , 文化才是一个品牌的真正核心 。 北汽越野未来要做的 , 便是打造带有其自身属性的越野文化 。 在这一过程中 , 北汽越野打出了诸多的“组合拳” 。
从旁观到亲躬 , 从相知到契合 , 在嫦娥五号升空中 ,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探月工程的跨越和北京越野的激越 , 更有中国制造的匠心和家国荣耀的传承 。 以大国航天的前沿尖端为背书 , 北京越野专业专注品牌形象进一步深化 。
【见证|北京越野:我又一次见证了“嫦娥”飞天!】(文/田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