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中国电信与柔宇建融合创新实验室 柔性技术如何构建5G生态?

新浪科技讯 12月3日晚间消息 , 中国电信与柔宇科技宣布成立“融合创新实验室” 。 双方将在云网融合和柔性电子技术上开展合作 , 聚焦5G生态并赋能各产业数字化转型 。
入局云网融合延展更多生态
依据中国电信今年11月发布的《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披露 , 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 , 而它指向的是服务于各种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 是一项重要的数字化新基建 , 其中包括了柔性适配能力 。
此次合作意味着柔宇获得了大型通信央企认可 , 将折叠屏手机推至5G应用新阶段 , 而在运营商品牌下 , 其可以继续延展生态 , 在行业竞争中加持 。 与此同时 , 柔宇还发布了电信版FlexPai 2 , 包含9个5G频段、支持全球主要的网络频段和动态频谱共享 , 此外还支持5G消息推送与接收 。 在5G技术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 , 柔性电子技术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
“云网融合可以使柔性屏、柔性传感器摆脱复杂的芯片、处理器配置 , 最大化其柔性、轻薄的优势特点” , 柔宇表示 , 柔性技术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物体表面和使用场景中 , 同时 , 柔性屏、柔性传感器可以使云网融合惠及用户 , 发挥5G智慧云等服务特性 。
柔性应用或将“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 , 柔宇科技都在采取C端和B端“齐头并进”策略 。
“行业中没有绝对的模式 , 还是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基因、能力和市场定位的方式 , 所以我们要To B和To C结合” , 今年9月 , 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强调 , C端需要技术积累 , 包含硬件、软件、操作系统还有结构设计等 , 工艺复杂且无参考产品 , “To B和to C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 , 我们在非常认真地做这些事情” 。
从未来发展看 , 柔性电子的应用范围比传统电子更加广泛 。 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 , 甚至柔性电池等一系列应用的开发 , 也可能将改变未来电子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 , 此前一些无法搭载刚性屏幕的物体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书、衣服、背包等 , 将因为搭载了全柔性屏而变得可以去拥抱数字化 。 任何一个需要人机交互的物体表面 , 无论这个表面是平整的还是不规则的 , 通过柔性传感器、柔性集成电路和柔性显示的组合 , 能将任何需要人机交互的表面变成智能化交互系统 , 这将极大地提高人与设备的交互体验 , 实现智能化空间的未来场景 。
值得一提是 , 柔宇的B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智能终端、文娱传媒、智能交通、运动时尚等多个领域 , 试图推进万物互联的数字化体验 , 并且已与500多家客户合作 , 例如LV、空客等 。 以与空中客车的合作为例 , 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将飞机屏显及指示内容换成柔性屏 。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 , 以一架飞机300个座位计算 , 座椅后面的娱乐系统重量加起来多达一吨多重 , 如果替换成柔性屏娱乐系统 , 一年可节省接近100万美元的燃油费 。
【新浪科技|中国电信与柔宇建融合创新实验室 柔性技术如何构建5G生态?】而与致力于“云改数转”和“云网融合”实践的中国电信合作 , 也是柔宇科技B端战略中重要的一步 。 云网融合将使柔性屏、柔性传感器摆脱复杂的芯片、处理器配置 , 最大化柔性、轻薄的优势 , 也将加速柔性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物体表面和使用场景中的进程 。 目前 , 万物互联仍还处在早期阶段 , 柔性电子技术或助推行业发展 。 预计在不远的未来 , 柔性应用将越来越多 , 甚至无处不在 。 (大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