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落月挖土 , 中国人距离九天揽月梦想更近一步!12月2日4时53分 ,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 。 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许成功着陆月面后 , 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 , 而其中的“成都造”为叩问太空护航 。
今年初 , 在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硝烟的战斗里 , 检测试剂、在线问诊等“成都造”新产品、新平台快速上线 , 助力战疫的科学精准防控保供 , 成都成为全国感染率最低、复工复产复市最快、活力秩序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
无论是在大国创新的一盘棋之中 , 还是在城市应急的关键节点 , “成都创新创造”承载的担当与作为从未缺席 。 而其背后 , 是成都这座城市包容创新、尊重科学精神的城市基因使然 。
弘扬科学精神 , 为城市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 今年来 ,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起来 , 按照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弘扬科学精神 , 为城市创新发展奠基 , 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
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流击水 , 奋楫者先 。 创新 , 按下了中国奔跑的“加速键”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 惟创新者进 , 惟创新者强 , 惟创新者胜 。 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弘扬 。
传递科学精神 ,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 9月17日 , 全市科技工作者的盛会——2020年(第二十一届)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在双流区开幕 。 本届年会以“合作与发展”为主题 , 历时两个月 ,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中日环保合作技术交流会暨成都天府科创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等分会场活动10个;“成渝双城科技创新发展规律与创新治理体系青年科学家主题沙龙”等重点学术交流活动32场;“2020年成都市绿道科普嘉年华互动游”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94场 , 各类活动共计136场(次) , 为市民带来丰富的科技盛宴 。
九月的蓉城 , 科学盛宴连连 , 给市民带来一场场科技大餐 。 9月20日 , 2020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启动式及主场活动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举行 。 科幻配音秀、科普纪录片、连线海内外科学家、科学启蒙……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互动、直播与现场体验结合的方式进行 , 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00余万次 , 20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 。
2020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 , 践行科技为民——科创成都 , 智享未来” , 包含主场活动及启动式、地铁科普日主题专列、公交车身科普日主题宣传、线上科普日主题活动、“你好科学”科普大篷车进区(市)县、区(市)县重点活动及系列活动六大板块共计200余项科普活动 , 为市民送上一场场科普盛宴 , 在全市营造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 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厚植科学土壤 。
唱响科普“双城记” 。 全国科普日期间 , 为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 市科协与四川省、重庆市科协联动 , 共同举办为期一周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线上主题活动 , 开展了全民竞答、科技扶贫、绿道科普等线上活动 , 9月19日上线以来 , 参与人数已达88万余人 。
此外 , 经市科协与科学声音协商 , 在9月20日的成都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 , 科学声音将其出品的首部涵盖生物、地质、天文和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纪录片《寻秘自然》授权市科协在官网播放 , 并由成都市与重庆、德阳、眉山、资阳等科协共享播放权 。 同时 , 2020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邀请到德阳市科协、资阳市科协参与 , 并共同谋划科普助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
上百场科普盛宴连续登陆 , 以科普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土壤” , 市科协坚持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 , 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 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
积聚创新资源要素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 , 中国科协2020年海智计划工作会在成都召开 。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引“智”来蓉 。 开幕式上 , 成都再添两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 活动现场 , 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工作基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工作基地揭牌成立 , 助力成都经济融合发展 。
唯有坚持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支撑 , 才能为城市后发超越积蓄战略势能 。 积聚创新资源要素 ,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今年来 , 市科协还有着更多探索 。
10月 , 在成都召开的中日生态环保合作暨环保产业投资推介会上 , 市科协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市生态环境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四方就联合共建“成都天府科创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签署框架协议 。 研究院将发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技术与人才服务优势 , 把创新要素引向基层、引向企业 , 在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建设、政策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交流合作、创投孵化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 以科技赋能产业 , 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产业创研中心和“政产学研用投”全链条服务平台 , 有效发挥科技共同体的作用 , 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
如何激活创新资源 ,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 , 我市首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在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签约落地 。 中国材料研究会、青白江区政府、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先进材料产业技术协会、市科协签订“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共建“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 。
据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 该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我市先进材料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 将重点服务先进材料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结合产业功能区和高品质科创空间 , 搭建先进材料研发应用合作平台;深化“科学家+企业家”模式 , 形成学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高端学术交流机制 , 举办高端论坛、学术会议或成果交流会议;推动引进重要科研团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 , 探索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 聚力创新发展新集群 , 协同构建产业新生态 。
提升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 市科协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 ,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
打造“科幻”新名片
“科幻之都”走向世界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6日 , 在第76届世界科幻大会上 , 成都正式提出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 。 最终的举办权花落谁家 , 决定的时刻将在明年来到:在2021年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上 , 由世界各国参会代表投票决出 。
【基础|为城市发展奠定创新基础】如果成都2021年能成功申办2023年的世界科幻大会 , 就将成为第一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中国城市 。 因此 , 明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对中国、对成都来说 , 意义非凡 。
今年7月末 , 成都“申幻”动员大会举行 , 为明年的决定时刻“再添一把火” 。 会上 , 成都“申幻”委员会正式成立 , 成都“申幻”也随之进入了冲刺阶段 。 此次大会还为王晋康、何夕等“申幻”助力大使颁发了聘书 。
“成都是一座科幻之城 , 中国科幻在这里发展并走向世界 。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祝贺本次“申幻”动员大会的视频中说道:在成都 , 传统的氛围与现代化的活力相融合 , 使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魅力 。 祝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成功 , 让世界认识成都 , 让成都面向未来!
如今全国许多城市都日益重视科幻产业 , 形成竞争态势 , 成都也不断为“科幻之都”这张名片赋能 , 强化文化竞争力 。 为推动成都科幻产业发展 , 今年 , 在省市科协的大力推动下 , 融创未来文化娱乐(北京)有限公司和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融创科幻影业(成都)有限公司 。 这也是成都首家科幻影视公司 。 该公司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 主要业务是将科幻出版成果向影视转化 , 开发周边衍生品 , 推动实景落地 。
发展科幻产业 , 成都还有着更多的精彩 。 在2020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上 , 大邑县东街小学荣获首批“科普科幻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 东街小学十多名学子的科学作文、科幻画在这次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
近年来 , 成都一直在打造“科幻”这张新名片 。 2019年 , 在《科幻世界》怀抱当初美好热烈的梦想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整整30年后 , 成都已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科幻之城”——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国内唯一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在成都深耕40年;银河奖颁发了30届 , 影响了几代人 。 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科幻明星作家从《科幻世界》走出 。
除了《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国内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 , 这里还诞生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和“未来科幻大师奖”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奖项 , 以及一批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科幻组织 , 如中国科幻研究院、赛凡科幻空间、八光分文化等 , 使成都成为20多年来国内最主要的科幻人才集聚之地和全球科幻盛会主办城市之一 。
此外 , 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上 , 根据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科幻指数报告》 , 成都总分位列第一 , 成为2019“中国最科幻城市” , 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二、三名 。 显然 , “科幻之都”成都 , 正走向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