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 , 我在美国西北大学找到了一份教职 , 作为一个PI要开始自己做主 , 我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关了 。 明显的变化是 , 我的时间开始变得有限 , 我要上课 , 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 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加上作为助理教授 , 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 应该只发“有用”的文章 , 争取每篇都有影响 , 还要考虑培养学生 , 让他们尽快通过发表自己的第一作者论文 , 找到成就感 。
后来我们课题组慢慢形成了一些发表文章的哲学 , 也还是那个问题:我们发表文章是为了什么 。 将我们的科学思想及发现与人分享 , 教会别人一些事情 , 这是发文章的要义 , 也是一个最朴素的目的 。 到了这个阶段 , 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文章图片
(节选自黄嘉兴去年发表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的一篇编者按)
比如 ,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文章去指出和纠正领域内的错误认知 。
文章图片
除了常见的发表“新东西”的模式 , 我们也可以大胆地指出和纠正一些错误 , 当然这要求我们的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 。
举一个例子 , 十多年前人们发现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非常高的刚性 , 这被归结于一些与二维材料有关的神奇性质 , 吸引全世界众多研究人员跳进来研究 。 但我们发现 , 这其实是一个不幸的错误 , 早期的工作中 , 氧化石墨烯膜样品是使用氧化铝过滤膜得到的 , 而氧化铝在弱酸性的水溶液中会被腐蚀而生成三价铝离子 , 从而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交联了 。 也就是说 , 前面有一系列关于氧化石墨烯奇妙性能的发现 , 其实是基于被污染的样品 , 并非反映了这个材料本身的性质 。
后来听有的老师说 , 他们有些学生看到我们这篇文章时 , 几乎是泪流满面的 , 因为终于明白为什么前人的工作不好重复了 。 大家突然意识到 , 在这一个氧化石墨烯的方向上 , 整座大厦的基础假设是不正确的 。 这篇文章的科学内容超级简单 , 就是基于一个几乎高中生都学过的无机化学反应 , 但是却纠正了对于氧化石墨烯一个基本特性的认识 , 成了我们的代表作之一 , 也催生了我们后续一系列具有类似风格和功能的文章 。
又比如 ,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表论文去发声、去呼吁 。
这是最近的一个例子 , 疫情憋家里的时候写了这个东西 , 目的是想分析一下对病毒的常见误解 , 分享一些从物质科学角度对疫情中的科学问题的分析 , 也指出了一些值得做的研究问题 。
推荐阅读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 大学|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太原一老年大学特色课程越来越火
- 文件|日本惠普公司误删京都大学超算系统77TB重要数据
- 误删除|日本惠普公司闯大祸,京都大学超算系统 77TB 重要数据被误删
- 导论|时隔五年,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第二版发表
- HP|日本惠普公司误删京都大学超算系统77TB重要数据
- 警告!|一大学生骂外卖员是狗 校方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人工智能|正片来了!五期「AI大咖说」第一期,探秘清华大学AI&机器人实验室
- 平台|医疗平台跨境十年:MORE Health是如何打造真正的虚拟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