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哲学家谈元宇宙|姜宇辉:数字仙境,人的尽头( 四 )


澎湃新闻:目前我们并没有注重人的“体验” , 或者说对“体验”本身的讨论不多 。
姜宇辉:是 , 体验这个关键维度的缺失 , 也恰恰是现如今的各种元宇宙话语的根本症结之一 。
元宇宙一面呈现出媒介技术对世界的种种变革力量 , 但另一方面 , 它所真正、彻底改变的恰恰是人体验世界和体验自我的方式 。 “那”不再是同一个世界 , “这”也不再是同一个自我 。 这一外一内的双重变革交织纠缠在一处 , 才是元宇宙的体验的全部真相 。 而落实不到体验 , 就无法真正理解媒介的变革与人之间的切身性、生存性关联 。 聚焦不到体验 , 就无法深刻领悟元宇宙到底是一种摧毁主体性还是重构主体性的力量 。
澎湃新闻:对于可能指向灾难的元宇宙未来 , 我们当下能够做些什么?
姜宇辉:哲学上有一种观点是加速主义(Accelerationism) , 认为技术是一种非人的力量 。 到了控制论的第三波浪潮里 , 技术已经到了人根本没有办法控制的力量 , 技术发展到一定的节点后 , 它就像是离弦之箭一般飞速而去 , 抓都抓不住 。 要么人就跟着技术去跑 , 要么就是留在这个地球上做一个残存的躯体 , 注定是死路一条 。 那么元宇宙现在就有一种加速主义的形象 , 可以看到一些商业公司、教育培训都在鼓吹这个概念 , 网上一门元宇宙的课程很快就售空了 , 一下就形成了一个产业 。 这其实也让我们反思 , 是不是要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哲学角度就是强调人的主体性 ,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 控制自己不失控 。 思考可能是未来的人类自控的最后希望 。 我们人类真正应该想的是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想不了?当我们的肉体、精神、情感可能都被算法化之后 , 是不是有一种思考的可能性去进行不一样的思考 , 用自我的一种循环 , 思考可以思考自己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循环 。
澎湃新闻:你对游戏的研究比较深入 , 元宇宙和游戏也密不可分 , 我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一些东西来抵御不可控的未来?
姜宇辉:第一个就是元宇宙确实是脱胎于游戏化的平台 , 在《第二人生》《头号玩家》中都有所体现 , 而且游戏化是近年来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 但是在元宇宙这个虚拟环境里面 , 我们去游戏的并不仅仅是屏幕里面各种各样的故事叙事 , 相反我们游戏我们自身 , 我们在这里试验的是各种人生的可能性 。 这就是第二点 , 它对游戏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跟改造 , 它有了一个生存跟精神性的一个融合 , 比如我们在游戏里会面临道德的选择等很多哲学的反思性的要素 。 元宇宙能够让游戏人生的游戏上到更高的一个境界 , 最大的一个自由就是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人生的可能性 , 尝试不同的生存的可能性 , 这是非常哲学的一件事情 。 因为我们之前在物理的世界里面 , 我们只是在反思和思考 , 停留在“想”的层次 , 但是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去实验 , 真的可以去做 , 这是非常不一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