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呼唤更好“治理”

采访人员 王硕
1931年 , 爱因斯坦在与加州理工大学的学生们交流时 , 充满深情地说:关心人的本身 , 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 , 以保证我们的科学思想的成果能够造福于人类 , 而不至于成为祸害 。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 近年来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 。 然而 , 人工智能在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同时 , 也带来了公共安全风险、隐私侵权、数字鸿沟、责任困境、伦理失范等许多新挑战 。
因此 , 人工智能治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 如何引导技术“负责任”地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诉求 。
近日 , 在2021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上 , 与会专家围绕“推动构建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开展讨论 , 探寻让人工智能安全、可靠、负责的造福全人类之路——
科技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
毋庸置疑 , 我们正在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 , 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
最近一段时间 , 受到全社会热议的“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小哥”、网络游戏沉迷、掌握用户数据和高级算法优势形成垄断性超级平台、信息茧房导致群体极化和网络暴力等问题 , 都在警示着我们——对于人工智能 , 如果利用得当 , 将大有裨益;但是 , 科技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 , 也有可能使得现有问题进一步加剧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举例说 , 人工智能的客观性仅在于其算法 , 而这些算法由人来编写 , 因此人类的偏见可能会被编入人工智能当中 , 从而延续偏见和歧视;另外 , 人工智能系统的有效性基于数据 , 这可能会成为滥用数据和侵犯个人隐私的动机 。 如果没有恰当的治理 , 这些技术的有害之处将对于人的生活构成有害的影响 。
同时 , 从总体来看 ,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 , 目前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较少;在国家内部 , 发挥人工智能潜能 , 只需要少数人获得的先进技能和专业知识 , 如果这种不平衡持续下去 , 会出现掉队的数字弱势群体 , 数字鸿沟将持续扩大 。
【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呼唤更好“治理”】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苏竣看来 , 在这场人工智能掀起的人类社会剧变中 , 我们需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应对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风险、问题和挑战 。 不但要关注技术本身 , 更要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需要做长周期、多学科、宽领域的观察、研究 , 通过实践的积累 , 通过实验去深刻理解人类社会转型的过程机理 , 全方位回应来自学术界 , 以及每个普通的人的关切 。
“因此 , 政策制定者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思维 , 不能仅解决当下的问题 , 还必须要预见未来的挑战 。 ”白雅婷指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