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开拓到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为什么可以一直跑在最前沿扮演一个“探路者”?源于亚马逊的内核 , 即价值观 。
在亚马逊有一个著名的“Day 1”原则 , 整个公司对互联网的变化保持警惕并拥有紧迫感 , 并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个业务领域中 。 当亚马逊成为最大的电商企业时 , 宣称自己是一有技术公司 , 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能 。 不安于电商业务已经做大的现状 , 加大创新投入 , 做起了“云” , 就是“Day 1”最好的成果之一 。
在亚马逊的价值观中 ,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客户至尚 。 在亚马逊的会议室里永远会放一把空椅子 , 上面坐着整场会议最重要的人——客户 。 在会议中也常常听到大家相互质问:这么做真的为顾客着想吗?
正是在这样的内核之上 , 亚马逊云科技在市场的表现与众不同 。 今天全球几大公有云厂商 , 看上去大家的业务布局越来越趋同 , 你有什么他也有什么 。 但是亚马逊云科技看重的不是有什么业务 , 或者说是比别人多什么业务 , 而是客户现在使用的程度是什么样的 , 能不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
举一个例子 。 在云计算发展过程中 , 开始是公有云 , 后来有一段时间私有云很热 , 再后来混合云又成为一个热门概念 。 “在遍地都是私有云的时候 , 我们没有碰 。 在大家都说混合云的时候 , 我们没有跟风 。 以亚马逊云科技的实力 , 做这样的产品非常容易 , 但我们不看竞争对手 , 而是看客户到底想要什么 。 ”顾凡表示 , 客户要的不是私有云或是混合云 , 而是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实现能力不减配的云计算 , 无论是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 必须是完全一致的使用体验 , 这是客户的核心诉求 , 亚马逊云科技做的就是通过产品与服务让客户实现这种体验 。
再比如 , 中美客户的特点非常不同 。 美国传统企业拥抱云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 干掉自有数据中心的决心比较强 , 他们更愿意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创新 , 把精力聚焦于自身业务的创新 。 而中国企业会愿意先把一部分业务放到公有云上 , 一些核心业务还放在自己的数据中心 , 然后再从混合云找到桥梁 , 在混合云的模式上更加如鱼得水 。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他们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 , 支持客户不同的选择 。
“我们以客户至尚的理念去产品设计 , 当然不要忽视竞争、永远不要轻敌 。 但我们产品设计的风向标永远在客户 , 这个原则是统一的 。 ”顾凡表示 。
从亚马逊云科技一路走来的经验可以看到 , 探路者的内涵就是保持创业精神 , 不在舒适区里停留 , 而外延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 , 没有边界 。
推荐阅读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
- LG|LG推出ThinQ Recipe食谱应用 打通沃尔玛与亚马逊生鲜配送服务
- 硬件|亚马逊智能音箱被曝怂恿儿童玩致命游戏:摸电门
- 桌面|亚马逊三款硬盘今日好价 希捷14TB硬盘1666元入手
- 硬盘|亚马逊两款储存设备史低 16T桌面硬盘2300元入手
- the|亚马逊网络服务陷入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阴影中
- 警告!|Log4j威胁加剧 美国土安全部宣布拓展HackDHS漏洞赏金计划
- 电子商务|NLRB与亚马逊达成和解 允许工人“组建、加入或协助工会”
- 硬件|亚马逊内部文件曝光客户难以对Echo智能扬声器保持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