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科学家比较特别 , 有的归入天文学 , 有的归入地质学 。 中国开展陨石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系统的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所 , 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几所相关专业大学 。 这些单位还承担着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官方数据库的命名工作 。
记载和线索
中国典籍中不乏有关陨石的记载 , 目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 。 《竹书纪年》记载:“帝禹夏氏八年六月 , 雨金于夏邑 。 ”
顺着文献古籍去寻找陨石 , 是一条经实践证明可行的路 。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 , 一场铁陨石雨坠落于今广西南丹县 。 《庆远府志》记载:“正德丙子夏五月夜 , 西北有星陨 , 长六丈 , 蜿蜒如龙蛇 , 闪烁如电 , 须臾而灭 。 ”这是中国第一次既有实物发现又有文献记载的一场陨石雨 。 20世纪90年代初 , 国内一些陨石爱好者前往南丹县寻找陨石 , 现在人们可以在当地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和私人收藏家处看到500多年前陨落的南丹陨石 。
查阅国际陨石学会官方数据库 , 不难发现大部分陨石是非目击陨石 , 何时陨落不得而知 , 比如冷湖陨石、罗布泊陨石和阿勒泰陨石等等 。 而目击陨石也并非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收集完全部个体 , 这要取决于当时陨落的陨石总量 。 陨石爱好者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数据 , 选择适合自己的陨石记录 , 进行猎陨 。 比如1976年3月8日 , 吉林市北部降落了一场陨石雨 , 陨石雨分布面积达500平方千米 , 当时人们收集到100多块较大陨石 。 直到今天 , 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吉林陨石 。
目击陨落事件
通过目击事件去寻找陨石难度不小 。 在国际陨石学会官方数据库里 , 新中国成立至今 , 中国仅记录到68次目击陨落 。
20世纪90年代 , 国内个别嗅觉敏锐的商人四处寻找并收购陨石 。 到2010年前后 , 队伍逐渐扩大 , 随之出现了一些专业的中国陨石猎人 。
2012年2月11日 , 青海省西宁市村民听到一声巨响 。 不久后 , 人们在湟中县(2019年更名为湟中区)找到了大约10块陨石 , 总重量约100千克 。 这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吸引了当时中国的矿物爱好者、天文爱好者、陨石爱好者以及古董收藏爱好者 。 人的聚集 , 促成了“中国陨石圈”的形成 , 此后中国陨石圈逐渐在国际陨石界崭露头角 。
2016年 , 班玛陨石不期而至 。 目击事件发生在2016年8月24日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 。 因为是单体陨落 , 所以动静不大 。 陨石主体保留在当地博物馆 , 几块碎片为圈内收藏 。 上海天文馆目前收藏了我捐赠的一块班玛陨石 。
马子川陨石是中国第一颗无球粒陨石 , 来自太阳系第四号小行星灶神星 。 它的降临 , 消息隐秘 , 只有极少数人跟到最后 , 当地村民最终只寻获3块陨石 。 它的实际陨落发生在2016年的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 , 但直到2017年 , 消息才浮出水面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
- 问答|紧追B站加码知识类内容,抖音上线“学习频道”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Windows|微软解释在Windows 11上为何部分驱动可追溯到1968年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IT|8张图看懂纯电市场变化:特斯拉顶4个新造车 比亚迪紧追不舍
- CBNData|超四成消费者追求家的安全感,家居向全屋智能进阶 |CBNData报告
- AMD|Linux 5.17将支持AMD智能追踪缓冲区功能
- 时间|连微软都参与寻找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被他率先观测到了
- 长江|新华全媒+丨“长江明白” 乘风破浪的追“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