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光|“天宫课堂”要开课啦!


杨宇光|“天宫课堂”要开课啦!
文章图片

8年前 ,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学生讲课 , 一时间圈粉无数 。 聆听了那一堂太空课的6000多万名学生中 , 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优秀的航天人 。 12月9日 , 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 将再次为孩子们进行太空授课 。
成功授课不简单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 。 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 ,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
“当年 , 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 。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 。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 , 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 。 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 , 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 。 所以 , 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 , 难度也更大 。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 ,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 。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 , 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 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 , 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 , 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 , 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 , 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 , 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 , 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 。 ”庞之浩说 , 实践证明 , 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 获得圆满成功 。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 。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 , 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 , 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 , 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 , 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 。 更重要的是 , 40多分钟的时间里 , 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 , 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 , 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
课程选择有讲究
事实上 , 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都可以在太空进行 。 为什么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最终选择了5个物理实验?
庞之浩揭秘说 ,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 , 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