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嫦娥五号还带了两类草种上天 开展空间诱变实验

已经结束“挖土”即将“回家”的嫦娥五号 , 此行还承担了一项任务——空间诱变实验 。 采访人员从中国农科院获悉 , 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 , 探测器搭载的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紫花苜蓿和燕麦种子 , 开启了空间诱变实验之旅 。
这是在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 , 我国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获得的空间诱变载荷资源 。 作为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和理事单位 ,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通过一系列评审和筛选 , 提供了这批实验草种 。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专家表示 , 受制于优质牧草品种缺乏、育种技术滞后的影响 , 我国草种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 创新育种技术、拓宽遗传资源 , 旨在突破我国草产业发展“种”的“卡脖子”问题和打破优质草种主要依赖进口的困境 , 开展种质资源的源头创新是重中之重 。
据介绍 , 自2009年以来 ,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瞄准航天育种新领域、新手段、新方法 , 先后通过神舟8号、10号、11号、天宫一号、实践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和嫦娥试验返回舱等太空飞行器 , 先后7次将9类38份牧草种子送入太空 。 该所育种家悉心照顾、精心选育经历了太空遨游的种子 , 并于2018年成功培育出国家新品种“中天1号紫花苜蓿” 。 该品种在形成苜蓿产业化方面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优势 , 正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与此同时 , 团队开展的苜蓿、燕麦和红三叶等牧草航天育种试验研究 , 进展顺利 。
来自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的消息还提到 , 此次上天的两类草种 , 随嫦娥五号的返回器回到地球后 , 还将进行地面选育工作 。
(中国青年报)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 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 。 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农科院|嫦娥五号还带了两类草种上天 开展空间诱变实验】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