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2020年9月6日 , 中科院格致论道第56期“探索者·创新之光”活动在中科院信息化大厦顺利举办 。 本次活动由格致论道讲坛与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联合主办 , 邀请到了七位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青年奖获得者作为演讲嘉宾 , 七位科学家分别从生命科学、纳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属锻造、工程地质、数学猜想、杂交培育出发 , 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沿科学盛宴 。 中国科学院高鸿均副秘书长 , 中国科学院学部局王笃金局长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廖方宇主任、韩华书记等领导出席 , 中国科学院机关各局近 60人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本次活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百度APP、bilibili、微博、知乎等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 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直播人次突破300万 , 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他率领团队在剪接体的分子结构和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 突破性地得到了世界上首个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空间结构 , 一步步完成了剪接体的完整拼图 , 极大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 。 他就是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家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 。 “剪接过程在每个人体细胞中时刻都在进行 , 它和我们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 ”施一公院士讲述了什么是结构生物学、什么是剪接体 , 带领大家走进了生命科学的神奇世界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提到摩擦力 , 你一定不陌生 。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 , 所有研究摩擦力的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 那就是“控制”摩擦力 。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专家雒建斌率领团队开展了广受重视的国际前沿方向——超滑研究, 并发现了新的超滑体系, 这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在制造、医疗、航空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为解决人类高能耗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 雒建斌院士讲述了研究超滑体系的过程 , 更普及了超滑对于未来各行业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分析、理解和操控生物学过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研究途径 。 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兴率领团队 , 围绕“活体中聚糖的精确化学标记和功能解析”开展研究 , 实现了聚糖的精准标记和解析 。 在演讲中 , 陈兴讲述了糖生物学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 人体内的血型决定、白细胞迁移、流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癌细胞免疫识别等过程都与细胞表面的糖有关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大锻件是重大装备的核心部件, 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他与团队近年来突破了大锻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金属构筑成形思想 , 其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快速发展, 保障重大装备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他就是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明月 。 在演讲中 , 孙明月普及了锻造对于铸就大国重器的重要价值 , 引发了公众对锻造科学的关注与好奇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近年来 ,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 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发, 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灾害 , 这不仅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 更为当前工程地质研究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教授唐朝生率领团队从极端干旱气候作用出发 , 揭示了土体水分蒸发-收缩-龟裂过程及其耦合作用关系 , 弥补了工程地质领域在极端干旱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不足, 对提升工程地质界应对极端干旱气候事件的决策能力、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唐朝生从“玩泥巴”的故事出发 , 讲述了土地龟裂对于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的重要作用 , 带领受众一起解码自然泥土中的奥秘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他用了一种出乎意料但巧妙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 , 建立了具最优估计的L2延拓定理 , 发现其与许多不同问题的联系并予以解决, 打破了以往仅与一个问题有联系的局限 。 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关启安用一种巧妙的设想 , 开启了关于乘子理想层的强开性猜想 。 在演讲中 , 关启安从强开性猜想出发 , 向公众分享了高数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 引发了受众的强烈共鸣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由于杂交种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 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 , 因此育种学家必须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制种工作 。 科学家们长期认为 , 无融合生殖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 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但是由于其发生机制的高度复杂性, 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 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奖获得者、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剑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前沿技术的探索 , 并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开辟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 。 王克剑提出了杂交品种面临的三个难点 , 并讲述解决的途径与经历 , 向公众普及了无融合生殖对于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本场主持人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 , 他用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主持风格 , 带领现场观众和收看直播的网友共同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跟随科学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学创新之光
关于格致论道
“格致论道” , 原称“SELF格致论道” , 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 ,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 , 中国科普博览承办 。 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 , 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 。 获取更多信息 , 欢迎关注官网:www.self.org.cn , 微信公众号:SELFtalks , 微博:格致论道讲坛 。
关于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与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 , 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基金会 。 陈嘉庚科学奖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 , 前身是1988年设立的陈嘉庚奖 , 定位于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 2010年 , 基金会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 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 两个奖项均突出强调做出“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 鼓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 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评审 , 分别设置6个奖项 , 包括: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