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二选一”手段蔓延 消费者自主选择受限


新浪科技综合|“二选一”手段蔓延 消费者自主选择受限
文章图片
图1/1

来源:经济观察网
采访人员/叶心冉
“双十二”将近 , 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已在摩拳擦掌 , 但“二选一”阴云并未远去 。
被称为“二选一”第一案的京东诉阿里“二选一”垄断案终于于近日有了新进展 。 11月24日至11月26日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组织不公开质证 。
在此前不久 , 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下发两份明确提及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监管的征求意见稿 , 明确列举“二选一”或者具有相同效果的行为以及独家交易极大可能构成限定交易 , 给予了更多的监管规范 。
不过 , 值得注意的是 , 当市场聚焦于电商龙头企业垄断案争议之际 , “二选一”现象却正在悄然蔓延 。 在监管征求意见稿发布后 , 一些体量较小的互联网公司 , 甚至是白酒行业商家和经销商正在经历“二选一”之困 。
传统行业里的“二选一”
“二选一”现象已蔓延到传统行业 。
日前 , 一份五粮液浙江营销“战区”要求经销商在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之间“二选一”的会议纪要在网络上流出 。 会议纪要显示 , 五粮液需要经销商明确表态 , 在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中做出选择 , 才会考虑继续签订新一年的合同 。
对于上述情况 , 五粮液方面回应称 , 系浙江“战区”的个别行为 。 泸州老窖则表示 , 此种行为不知是企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 无论是哪个川酒企业或川酒企业员工个人做出的 , 都与四川相关部门号召川酒抱团发展、振兴川酒战略不相符 。 “无论是哪个中国白酒企业 , 这对行业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 也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 我们将视情况和事态进一步发展支持经销商 , 或和经销商一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维护健康市场秩序、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 ”
对于五粮液浙江“战区”的这一行为 , 采访人员询问了华东区域一白酒资深销售 , 他表示 , 酒类从业者一般都会选择多个品牌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 厂家如此要求酒类从业者二选一不太符合市场规则 , 但是目前情况是五粮液在该地区相对强势 , 所以这个经销商也只能选择五粮液 。
该销售还表示 , 行业内“二选一”的情况以前他在终端门店曾小范围遇到过 , “江苏洋河和安徽的古井贡酒在上海青浦区曾经掐过架 , 洋河的业务员劝说终端门店老板 , 下架古井贡酒 , 并用与之等价值的洋河产品交换 。 ”该销售表示 , 一般都是相对强势一点的品牌去打压相对弱势一点的品牌 。
受伤的被动方
事实上 , 这种品牌与品牌、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二选一” , 强势方坐享结果 , 但伤害的是在此其中没有话语权 , 只能服从游戏规则的参与者 , 比如自今年下半年被爆出的唯品会要求商家在唯品会与竞争对手爱库存之间二选一 , 从采访来看 , 身处其中的商家以及店主们无奈又无措 。
据悉 , 今年下半年 , 唯品会向新电商平台梦饷集团(爱库存)发动“二选一”行动 , 强制商家“二选一” , 并对商家商品进行日常巡检 , 一经发现在爱库存上继续有售 , 唯品会即对商家进行通告 , 甚至直接下线在唯品会上的所有在售商品 。
梦饷集团在今年9月公开发布《关于抵制唯品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声明》 , 喊话唯品会停止违法行为 , 并于9月11日通过邮递的形式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家机构提交实名举报 。 但近期 , 梦饷集团方面透露 , 唯品会强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还在蔓延 , 甚至加剧 , 受影响面不断扩大 , 品牌范围从早期的100多家持续扩大到近期的超500多家 。
孟畅经营服装电商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 , 货品采用全渠道的铺货方式 。 孟畅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9月份 , 他们入驻了爱库存 , 但在10月份 , 唯品会的渠道负责人打来电话 , 告知如果坚持在爱库存上架 , 那么唯品会上“就没得做了” 。 孟畅并没有理会 , 但获得的结果是他在唯品会平台上的商品被全部下架 , 下架之前除却那一通“没得做”的电话以外 , 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告知 。
孟畅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在唯品会上的销售占到全年营销额的30% , 年均可达 8000万左右 , 这次被突然下降 , 等于砍掉了很大一部分营收 , 还会面临库存风险 。
孟畅表现地相当无奈 , “没办法 , 店大欺客 , 平台方永远都是强势方 。 ”孟畅表示 , 虽然唯品会和爱库存的平台定位都指向尾单销售 , 但实际上 , 在唯品会上 。 旧货已经卖不动了 , 基本上也都是上架新货 , 爱库存则是处理尾单 , 价格更低廉 , 因此 , 会根据平台的不同而有针对性的铺货 。
小原是爱库存上的一名服装店店主 。 在梦饷集团的饷店板块 , 人人可以开店、做店主 , 货品由品牌方供货 , 店主主要负责售卖 。
前段时间 , 小原总发现有些知名的大品牌会陆续在爱库存上消失 , 后来她得知是因为有些品牌遭到了唯品会方面的“二选一”要求 。
这一影响之下 , 小原每月的收入锐减三成 , 而且“钱挣得越来越费劲” 。 小原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店内主要以知名品牌为主 , 也形成了一定的粘性顾客 , 但某些品牌突然被下架 , 便造成顾客群的流失 , 而且还要不断与顾客进行解释 , 翻出类似的相对不太知名的品牌 , 向顾客推荐 , 但成交量明显锐减 。
小原也非常无奈 , 因为作为一名宝妈 , 这份店主的工作是她唯一的收入来源 , “我们真的是非常被动 , 没有办法 , 只能等着平台帮助解决 。 ”
对于唯品会针对爱库存平台的“二选一”行动 , 今年9月 , 唯品会曾对经济观察网回应称 , 内部曾有过数次确认 , 情况不属实 。 但从多处爱库存商家及店主方面采访来看 , “二选一”却仍在加剧 , 此次 , 采访人员通过电话与邮件联系唯品会方面 , 截至发稿尚未取得回复 。
监管正在明确
对于唯品会的这一行为 , 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牛魁仁表示 , 唯品会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 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 , 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 ”
牛魁仁指出 , 唯品会的行为明显有违商业道德 , 不是公平的竞争行为 。 还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 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 ”
并且 , 对于“二选一”行为的明确监管 , 政策正在路上 。 今年10月以及11月 , 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下发《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其中对“二选一”行为都有明确涉及 。
牛魁仁指出 , 应该说上述两个征求意见稿无论是对于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 , 还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的所有经营者都进行了有效的规制 。
牛魁仁告诉采访人员 , 意见稿中提示 , 经营者要求交易相对人在竞争性平台间进行“二选一” , 是一种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无正当理由对交易相对人进行限定交易 , 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 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得干涉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经营 , 进行搜索降权、下架商品、限制经营、屏蔽店铺、提高服务收费等手段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接受 。
【新浪科技综合|“二选一”手段蔓延 消费者自主选择受限】牛魁仁表示 , 国家监管机构对于“二选一”正在给出明确关注和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