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业内警惕化合物半导体投资热潮 未来5年将步入整合期( 二 )


国内厂商奋起直追
相比国际厂商 , 国内厂商也在奋起直追 , 传统LED厂商凭借对材料领域的技术掌握也在积极布局在GaN/SiC等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
华灿光电作为国内LED芯片头部企业 , 公司从2020年开始进入GaN电力电子器件领域 , 产品主要面向移动消费电子终端快速充电器、其他电源设备 , 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中心、通信及汽车应用等领域 。 目前GaN 电力电子器件外延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芯片相关工艺完成阶段性开发 , 6英寸硅基GaN电力电子器件工艺已通线 , 100mm栅宽D-Mode器件静态参数已达国际标准 。
公司副总裁王江波指出 , GaN材料成为紫外、蓝光、绿光LED和激光器等光电器件实现的基础 , 广泛应用于照明 , 显示 , 通信 , 医疗等多个领域 。 华灿光电预计2022年底推出650V cascode产品 , 2023年具备批量生产和代工能力 。
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也在布局SiC、GaN等化合物半导体 。 三安集成电路销售总监张翎介绍 , 三安在湖南长沙建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条SiC全产业链 , 从长晶到晶体的生产 , 再到外延、芯片研发和封测 ,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 今年6月公司已经开始量产 , 后续还会致力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的OBC、DCDC , 以及汽车的主驱等市场 。
英诺赛科作为国内GaN功率器件的领军企业 , 已建成中国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与芯片大规模量产生产线 。 本次会议中 , 英诺赛科高级经理贺鹏介绍了在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下 , GaN功率器件在聚焦智慧照明、电机驱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优势和潜力 。 同时 , 对GaN在当前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 概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及方向 。
即便在传统薄弱的衬底环节 , 国内厂商在强化布局 。 晶能光电在全球率先实现硅衬底GaN技术在LED领域的产业化和市场应用 。
本次会议中 , 晶能光电外延研发经理郭啸介绍:“晶能光电在做InGaN基的红光 , 目前在650纳米以下的前提下 , 我们的普通尺寸的InGaN基的红光的外量子效率是3.5% , 在国际上是处于第一梯队的 。 ”据介绍 , 晶能光电硅衬底Mini LED 超高清显示屏应用进展和正在开发中的TFFC芯片P0.6—P0.3间距解决方案 , 以及硅衬底垂直结构Mini LED产品量产规划 。 他指出 , 相比成熟的OLED技术 , Micro LED显示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 其中红光LED是Micro LED技术的重大瓶颈之一 , 开发高效的氮化镓基红光Micro LED成为当务之急 。
另外 , 在外延材料方面 , 晶湛半导体是专门提供 GaN 外延解决方案的外延代工厂 , 生产的GaN外延片产品涵盖了200V-1200V功率应用 , 可提供耗尽型与增强型两种结构 , 并已进行了完备的外延相关专利布局 。 随着SiC器件的推陈出新 , 驱动技术的研究对于新型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 青铜剑技术市场经理张行方介绍了SiC与Si器件的差异 , 相比于Si器件 , SiC器件拥有更快的开关速率、更高的dv/dt、更低的开通阈值以及更差的门极负压耐受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