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解锁”环节被安排在了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里 。 该实验室由科研人员耗时5年打造而成 。 走进实验室 , 细长的走廊两侧密布着一间间不大的屋子 , “地外样品存储和解封室”是其中一间 。 房间里 , 硕大的透明箱体连接着一个个饱满的黑色手套 , “这是我们的解封操作手套箱 , 里面充有高纯氮气 , 气压比正常大气压略微高一点 , 可以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到手套箱里 。 ”周琴介绍 , 与充氮的舱体相连接的是解封舱 ,在解封的时候 , 科研人员要将舱体抽到接近真空的状态 , 再利用机械臂将密封装置打开 。
听上去不难 , 实际操作却复杂得多 。
“整个过程都要戴着手套操作 , 加上是第一次使用这套装置 , 所以我们心里其实挺没底的 。 ”周琴说 , 设计密封容器的工作人员曾给他们“支招” , “解开卡扣的时候 , 用力不能太大 , 也不能太小 , 要适度 。 ”而这其中的分寸 , 只能靠自己拿捏 。
按捺着一睹真容的迫切心情 , 科研人员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尝试着 。 11天后 , 细小的颗粒、粉末终于在他们眼前散发出神秘、幽暗的光亮 , 急切地想要诉说背后凝固的光阴故事 。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技摄影联盟供图)
然而 , 工作才刚刚开始 。
表征和分样是第一步 。 所谓表征 , 就是为样品建立一个初步档案 , 记录样品的重量、颜色、颗粒大小等 。 而分样则是要把1700余克的样品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分装 , 这可是个耗时的活儿 。样品很细 , 在分装时难免会粘在容器上 , 为此 , 团队精心设计了分选流程 , 尽量避免重复操作 , “颗粒必较” 。 实验流程结束 , 所有的样品工具要用酒精进行多次冲洗后 , 再进行蒸发 , “有时候看着工具很干净了 , 其实上面还沾着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小颗粒 。 ”
周琴说 , 从拿到样品到分发样品 , 中间的几个月 , 她和同事一直都没闲着 , 就连春节也只歇了一天 。 好奇心、使命感以及参与到这千载难逢机遇中的荣幸 , 驱使他们步履不停 。
30毫克的勇气
为月球样品进行深度体检、完善档案是团队迫在眉睫的工作 。 然而 , 如何为样品“体检” , 却让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犹豫了好几个月 。
李春来解释 , 确定样品的物理信息并不难 , 很多仪器都可以在无损的条件下 , 检测出样品的密度、表面积、颗粒大小等 , 难的是化学分析 。 一般来说 , 常用的光谱和质谱分析方法 , 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先处理 , 损耗一定量的样品;中子活化的方法虽然不会损耗样品 , 但有些重要元素 , 比如硅、磷等的信息难以获得 。 “几万人的队伍花了十几年的时间 , 耗费了大量精力进行技术攻关 , 最终才取回了这些月球样品 , 对我们来说 , 每1毫克都很珍贵 , 每1毫克都不容浪费 。 ”
推荐阅读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人工智能|正片来了!五期「AI大咖说」第一期,探秘清华大学AI&机器人实验室
- 样品|月球“玻璃”有助于解开月球之谜,中国将担负月球研究更多的重任
- 韶山|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壤“安家”湖南韶山
- 杨璐|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壤入藏湖南韶山
- 条件|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安家”湖南韶山
- 月球|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壤“安家”湖南韶山
- 样品|珍贵“月壤”完成交接,在湖南韶山安家
- 月球|珍贵“月壤”完成交接 在湖南韶山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