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产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氢燃料电池受资本青睐】不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科研团队发表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预测 , 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将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 预计未来10年生产成本将降低至目前的50% 。 到2035年 , 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将具有与内燃机汽车同等的竞争力并基本接近国外先进水平 。
再生能源富余区是突破口?
近期上海、河南、北京、重庆等多地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 , 令相关概念股再度受到资本关注 。
利好政策支撑下 , 11月 , 氢能源板块指数上涨12.34% , 而同一时期上证指数与深圳成指仅分别上涨4.67%和2.38% 。 进入12月 , 京城股份、亿利洁能、美锦能源等多只氢能源个股连续上涨 , 表现亮眼 。
据相关机构预测 , 全年净利润增长超过50%的氢能概念股或将达到28支 , 16支个股预计翻倍 。 其中 , 华昌化工、亿华通、上海石化预计增幅居前 , 分别为733.37%、437.42%和394.87% 。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 , 在政策推动下 , 产业及资本市场对行业成长预期提升 。 行业“游戏规则”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有助于激励规模化、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 随着布局企业的增多及政策效果的显现 , 行业产业化加速将更为确定 。
事实上 ,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已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0月 , 我国已有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2250余家 , 其中近五成企业成立于5年内 。
尽管前景广阔 , 不过对于未来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 ,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 在欧阳明高看来 , 我国西部、北部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纯电动车渗透率较低的区域或将成为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空间 。 “市场的突破口在哪里?长城以北、西部和西北部基本上是冬季温度低、能源基地多 , 可再生能源的集中度高 , 具有氢能生产和利用的场景 , 非常适合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 所以 , 今后五到十年 , 氢能市场的突破口或者适合于市场化的场景就是在可再生能源氢的富余区域 , 尽量在当地就近利用 。 ”欧阳明高表示 。
平安证券预测 , 到2050年氢能将占我国能源体系的10% 。 供给端来看 , 当前我国的氢气产量约在2000万吨至3000万吨量级 , 假设有10%的氢气用于氢燃料电池领域 , 则当前氢能源汽车行业的耗氢量大约为200万吨至300万吨 , 2050年之前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 这意味着 , 作为与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的技术路线 , 氢能产业链有望与锂电产业链形成“双雄”的市场格局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产业化|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助力“专精特新”走向“隐形冠军”
- 硬件|松和产业开发出耐热可弯曲的透明印刷电路板
- 虚拟数字|虚拟数字人应用 加速产业渗透
- 生产线|贵阳经开区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做强经济“顶梁柱”
- 策源|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
- 盖板|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中最具前景的两个环节——钱研君周中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