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元年将至:京东数科还能IPO吗?


|强监管元年将至:京东数科还能IPO吗?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李茜楠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京东数科还能上市么?
“自主研发多款机器人 , 用AI为新基建增速 。 京东数科 , 你的首席增长官 。 ”首都机场T3国内到达通廊一侧 , 京东旗下子公司京东数科的广告赫然出现 , 以AI赋能产业数字化的标语格外醒目 。
就在离开机场 , 进入市区乘坐地铁时 , 盒饭财经采访人员发现著名演员徐峥代言的京东金融在地铁里打出广告 , 标语为“一个懂金融的朋友” 。
这是它的一体两面 , 2018年11月 , 京东金融品牌正式升级为京东数科 , 宣布将业务向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方向靠拢 , 但是 , 它也是个“懂金融的朋友” 。
金融科技企业扎堆上市 , 蚂蚁刹车IPO备受关注 , 而京东数科IPO也已经是临门一脚 , 上市进程正在进行时 , 只待靴子落下 。 2020年9月10日 , 京东数科就首次公开发售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9月11日 , 上交所受理了京东数科的上市申请 。
现在问题来了 , 京东数科虽然强调业务主要在金融科技方面展开 , 但其中也涵盖了信贷业务 。 京东数科的业务与蚂蚁集团具有一定相似性 , 蚂蚁集团IPO能否重启尚是未知数 , 即使重启 , 按照金融公司定义 , 也会估值大减 , 这为京东数科上市之路也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
1
无法绕过的考题
公司到底是金融属性还是科技属性?
这道难题始终困扰着蚂蚁集团 , 显然 , 它对自己的定义和监管对它的定义并不一致 。
蚂蚁曾经很努力的把自己定义为技术公司 , 将创新技术基于自身业务试验成熟后再对外向B端开放 , 这是蚂蚁一直的策略 。 在数据库、金融云、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领域 , 都沿用此经验 。
它从2010年就开始投入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 , 彼时背景是“去IOE化” , 如今能用更低成本做到多中心多地域极限容灾能力 , 满足数字时代对服务永远在线的严苛要求 , 也能适应不断扩张的数据处理需求 。
区块链是蚂蚁集团另一个大杀器 , 截止2020年4月17日 , 它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区块链专利 , 共2344件 。 在共识机制、高并发交易处理、智能合约、可信计算、隐私保护、跨链交互、安全机制等核心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
根据蚂蚁招股书显示 , 2019年蚂蚁集团技术研发投入达到 109亿元 , 在费用类中占比最大 , A股和H股拟募资额的40% 都会被投向创新以及技术研发 。 当前 , 蚂蚁集团60%以上都是技术人员 。
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曾在2020年6月末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预计未来五年蚂蚁80%的收入来源于技术服务费 。
不过 , 蚂蚁微贷科技平台依然贡献了耀眼的利润 , 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85.86亿元 , 占总营收的39.4% 。
蚂蚁虽然乐于展现其技术“肌肉” , 但是以理财、消费信贷、保险在内的金融产品依然是他最显眼的触角 , 备受监管的关注 。
这道题目京东数科也绕不过去?
与京东数科脱胎于京东金融相似 , 2020年7月13日 , 蚂蚁完成工商变更 , 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经营范围剔除了“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 , 新增了“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 。
名字是给自己的标签 , 它们的更名 , 暗示着希望对外传递的信号 , 京东数科也希望增强自身的科技属性 , 其数字化方向的转型也正在发力 。 数字化转型主要基于两方面 , 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 , 不搭车就落后 , 不搭车就分不到羹;其次是内部业务升级的必要性与面对强监管的自然反应 。
纵观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的业务内容与层次架构 , 京东数科的业务主要为To F、To B、To G三类 , 分别对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数字化解决方案 。
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京东金条(消费信贷)、信用卡科技、保险科技以及资管科技平台;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包含了京东白条、收单及会员管理及票据平台;而政府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 。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数科公司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为42.84亿元 , 其主要收入来自于京东金条 , 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99.41%;京东数科同期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为54.09亿元 , 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收单及会员管理及票据平台 , 营收增长不快;政府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收入为5.75亿元 , 收入占比相对来说很小 。

|强监管元年将至:京东数科还能IPO吗?
文章图片
图2/3
制图:盒饭财经
据招股书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数科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负 , 为-6.70亿元 , 自从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科以来 , 2018年及2019年虽有盈利 , 但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7.90亿元 , 蚂蚁的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56亿元、180.72亿元 , 显然背靠“大树”的京东数科拥有这样的业绩并没有亮眼之处 。

|强监管元年将至:京东数科还能IPO吗?
文章图片
图3/3

2018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营收及净利润表图:盒饭财经
2020年上半年 , 京东数科的To F及To B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占据了营收的近95% 。 然而自2018年11月以来 , 京东数科开始发力To B、To G业务 , 但当下来看 , 其营收结构没有相应地跟上 。
所以 , 对于京东数科来说 , 它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企业吗?
其实 , 其收入主要倚赖于以金融产品支撑的业务 , 它的金融属性还很强 。 并且透过上述企业整体盈利数据及细分数据可见 , 其转型尚不到位 。
由于业务的相似性 , 监管很可能把京东数科作为同一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 两者IPO的时间离得如此之近也将它置于强光灯下 。
2020年8月20日 , 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 , 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 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 , 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了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 。
2020年11月2日 , 银保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小贷新规》) , 其中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根据借款人收入水平、总体负债、资产状况等因素 , 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 , 使借款人每期还款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 。 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币30万元 , 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 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 。
蚂蚁合作放贷业务整体杠杆率高达60倍以上 , 当前《小贷新规》要求蚂蚁规模收缩至少3倍 。 蚂蚁想再次踏入IPO大门估值会受到很大影响 。
蚂蚁集团因杠杆率过高及相应的风险问题导致IPO计划搁浅 , 京东数科则也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
首先是《小贷新规》中提及的合格借款人要求 , 因为借款人的资质是否合格直接影响贷款能否按期足额还款 , 诸如暴力催收等社会问题也会因无法按期还款而存在隐患和暴露 。
其次 , 借款的利息(或服务费)是否与被定位好的普通借款人的经济实力与偿还水平相匹配 。 蚂蚁借呗最高额度20万元 , 最长贷期12个月 , 贷款日利息是0.045% , 月利息13.5% , 换算成年利率是16.425% 。 相比之下 , 银行贷款的年利率在5%-7%之间 , 年利率会随贷款额度及贷款期限而上下波动 。
京东白条没有利率 , 只有所谓的服务费 , 其分期期数可以分为3期、6期、12期、24期 , 每月分期服务费率为0.5%-1.2% , 日服务费率为0.05% , 每日违约金比例最高为0.015% , 即年利率超过了18% 。
以2020年11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3.85%的4倍计算 ,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 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都超过了上限范围 。
2
京东数科的估值存在变数吗?
据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显示 , 京东数科计划募资200亿元 , 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 上市估值为2000亿元 , 不足蚂蚁集团在冲刺IPO时估值的十分之一 。
据京东数科官网显示 , 11月25日 , 2020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在京举行 ,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作了主题发言 。 陈认为 , 通过数字科技 , 可以推动社会、生产、生活向数字化转型 , 进而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 提升实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在京东数科向数字化转型的时期 , 其上市估值是否会大幅振荡?
在思考京东数科的估值会不会因为加强信贷监管而发生变动之前 ,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京东数科的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动 。
京东数科希望以科技赋能来解决行业及企业的实际问题 , 其以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主要的业务框架 。 京东数科的产品中心凝聚了智能机器人、智能风控、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 。
2020年6月10日 , 京东数科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 通过认证范围为: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上述过程相关采购及相关数据处理服务 。 截至2020年6月 , 京东数科共申请、维护商标2000余件、专利1900余件、版权700余件、域名300余件 , 其形成了自身在金融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技术壁垒 。
从目前的行业整体分层来看 , 京东数科与蚂蚁集团仍然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 , 在其之下还有陆金所、微众银行、新网银行、度小满、360数科等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 , 这些公司 , 如陆金所 , 金融属性更强 。
【|强监管元年将至:京东数科还能IPO吗?】在公司的未来前景与潜力方面 , 2020年11月27日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 数据显示 , 移动支付保持增长态势 , 三季度金额为116.7万亿元 , 同比增长35.6%;网上支付金额为551.6万亿元 , 同比增长11.3% 。 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研报《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下称《周报》)显示 , 受疫情催化 , 支付场景正在拓宽 , 包括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纹支付在内的多种现代支付方式正在被更加广泛的使用 。
金融科技领域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 因此对于身在其中的京东数科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前景 , 这从蚂蚁集团被叫停前3000亿美元的估值上就能够窥见一斑 。
《周报》同时指出 , 2021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 , 第三方支付将延续常态化严监管 。 蚂蚁集团上市暂停加速了监管政策的落实与执行 , 京东数科的上市在估值方面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 。
蚂蚁的前车之鉴已摆在京东数科的面前 , 京东数科该如何作出调整呢?倘若其对金融业务进行拆分 , 那么它将以科技及信息服务企业的身份申请上市 , 这样一来估值将折损过半;如果不对金融业务进行拆分 , 那么依据《小贷新规》 , 京东数科的贷款业务规模将会被压缩 。
这样一来 , 两者之中似乎并没有万全之策 , 选择任意一种方案都会对京东数科的估值带来不小影响 。
依照现在的局面 , 有坊间传闻称“刘强东可能会选择主动暂停IPO” 。 京东数科上市申请的受理时间要早于蚂蚁IPO宣布暂停的时间 , 蚂蚁暂停IPO是两者都没有预料到的 。 “没事别找事 , 有事别怕事” , 既然事情俨然是此番局面 , 那就想办法解决 , 主动暂停或许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
倘若真正暂停IPO , 或许可以减少股价波动带来的负面效应 , 但估值调整也是大概率事件 。 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时机” , 抢跑在蚂蚁之前 , 还是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一切尚是未知之数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