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重整战投敲定 资产近3000亿元芯片巨头被谁看上?( 二 )
文章图片
为拓展业务范围,发挥联动效应,紫光集团自2013年以来开启“并购之旅”:先后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收购了“新华三”51%的控制权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Linxens)接近100%股权等 。
同时,紫光集团又合并成立了紫光展锐、组建长江存储、开工武汉存储基地、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 。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到2020年6月底,紫光集团总资产近3000亿元 。
文章图片
一系列的并购和投资导致紫光集团资产负债率高企,负债期限多为“短贷长投”,流动资金严重吃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2029.38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近44倍 。2020年底,紫光集团出现债券挤兑和违约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重整并被法院受理 。
有业内人士分析:“紫光集团的高杠杆带来了巨额财务成本,且部分经营实体持续巨额投入 。加上上述债务多为短期借款,加剧了外界对紫光集团债务风险的担忧 。”
紫光集团在《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2020年)》中介绍:“虽然较高的杠杆率加快了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但如果公司流动性管理与负债情况不匹配,则在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随之提高 。”
考验流动性与资产整合能力
此前,紫光集团几次试图通过引入战投自救 。2018年9月,清华控股与苏州高铁新城、海南联合分别签署相关股权转让协议;2018年10月,实控人清华控股与深投控及紫光集团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6月,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和北京健坤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不过,上述几次自救都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被迫终止,导致引入国资共掌实控紫光集团的想法接连落空 。
如今,智路建广联合体入局紫光集团重整,需要解决紫光集团当下面临的困境——“流行性危机与投后整合和产业运营效率” 。
从处理流动性危机来看,智路建广联合体的团队核心成员,包含拥有超过40年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高层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也有成员拥有安盛罗森宝集团、麦肯锡、KKR、美林证券等一线投行、咨询公司、PE公司管理和科技研究经验 。
文章图片
从提升投后整合和产业运营效率来看,智路建广联合体经过多年收购和运营的集成电路资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资源,并且积累了相应经验,或将为其对紫光集团7家企业的实质合并重整提供腾挪空间 。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