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紫光集团战略重组落地 阿里为何最后时刻出局?

历时5个月,负债累累的紫光集团终于在法院监督指导下敲定了战略投资者 。经过公平竞争,国资背景的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将负责解决紫光集团上千亿元的债务问题 。近些年,智路建广连续在半导体市场大手笔并购,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整合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也成为其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
过去,紫光集团连续并购后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投后管理不足,随着智路建广承接此次重整,或将紫光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遗憾的是,作为最后两个入围者之一,阿里和浙江国资组成的联合体没能笑到最后 。在业内看来,阿里最终出局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在自身优势方面,阿里并不像智路建广一样拥有大量的半导体行业整合经验和运营经验,该公司更侧重芯片设计等轻资产运行模式 。

硬件|紫光集团战略重组落地 阿里为何最后时刻出局?
文章图片

被称为“并购狂人”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 图源:紫光集团
战略投资者确定,需解决上千亿债务
12月10日,紫光集团公告披露,在法院监督指导下,紫光集团管理人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智路资产)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下称:智路建广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依法与战略投资者推进重整投资协议签署及重整计划草案制定等相关工作 。重整计划草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须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方可生效 。
这意味着,历时5个月,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工作取得最新进展 。

硬件|紫光集团战略重组落地 阿里为何最后时刻出局?
文章图片

紫光集团官网截图
今年7月9日,相关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紫光集团重整一案,并于同日指定紫光集团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具体负责开展各项重整工作 。
8月27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对紫光集团及其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紫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紫光大器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紫光卓远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紫光通信投资有限公司、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合称“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并指定紫光集团管理人担任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管理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