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相守几十年 , 汪老和妻子的伉俪情深也感动了很多人 。 汪老告诉采访人员:“我们两个是老同学 , 当时我们都在北京留苏预备班里学俄文 , 后来一起分配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 , 又是同班 , 七年的同窗之谊 , 说起来也是缘分 。 ”
汪老和孙湘君回国三年后结婚 , 但当时因为各自的事业 , 他们分居两地 。 孙湘君在北京 , 汪老在上海 。 “那时候要调到一起就很难了 , 因为当时的工作有些成果 , 单位的人也不希望我们走 。 所以我们分居了三十多年 , 等她退休了又被返聘 , 返聘结束了她才到上海 , 那时候我们年纪已经比较大了 。 ”
汪老告诉采访人员 , 分居两地的时候他们经常写信 , 隔一段时间打长途电话 , “打长途电话挺贵的 , 我要骑着自行车到城里去 , 找到有长途电话的站登记之后才能打 。 那时候一年探亲假只有10天 , 我坐火车硬座到北京 。 我的母亲、孩子也都在北京 , 她搞研究的同时 , 在北京照顾家里 , 把家里的担子都挑起来了 。 而我一个人在学校做科研 , 过类似学生的生活 。 ”
对于爱情保鲜的秘密 , 汪老笑着说:“我们有很大的共同性 , 虽然做的专业有些不同 , 但总的来说语言是共通的 , 我们合作过两篇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 。 她来上海的时候就是我做‘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时候 , 她和我一起做深海的工作 , 我们的合作很有成绩 。 我们两个的很多观点都很一致 , 兴趣爱好也很相似 。 ”
汪老的妻子孙湘君教授也说:“年轻的时候 , 他很儒雅 , 非常有朝气 , 肩膀宽宽的 , 人高高的 , 眼睛里面有一种智慧 , 就感觉这个人非常聪明 。 他这个人的人品非常好的 , 忠诚、热情 , 要做科学 , 没有兴趣是做不了的 。 他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 主要的就是一种力量支持他 , 一种兴趣支持他 。 ”
必须争分夺秒 ,
趁最好的时代多做一些事
联系到汪老的时候 , 他正在办公室开会 , 汪老说 , 现在的生活很规律 ,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 , 七点半到学校 , 然后做一些研究 , 看一些书 , 到晚上9点半下班回家 , “我家离学校办公室一公里多 , 所以上下班都骑自行车 , 节约了步行的时间 , 也算是我的一种运动 , 有时候会骑着车去马路上转一大圈 , 就算是我的休息 。 一天大多数时间是在办公室 , 都习惯了 , 有的文章在办公室里才写得出来 。 ”
在汪老的办公室里 , 书架上历史、人文书也占了不小的空间 , 汪老说 , 现在想做一些把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研究 , 因此还有很多书要看 , 有很多东西要学 , “就感觉时间很宝贵 , 必须争分夺秒 , 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完成 。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IT|滴滴被“围剿”三个月:Q3经调整EBITA由盈转亏 订单量、交易额均下滑
- 网友|重磅!2021年度『量化』关键词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