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研发人才七成在40岁以下( 二 )
“我们坚持薪酬分配向科研生产一线倾斜 , 真正将事业引人、平台聚人、待遇留人、情感暖人落到实处 , 打造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 ”张宏俊介绍 , 上海航天目前型号“两总”和研发领军人才年收入超过同岗级行政正职领导 , 一线科技人员的航天重大奖项获评率超过80% 。
“近年来 , 院聚焦14个核心专业和55个工程技术方向 , 实施系列人才专项计划 , 构建以领军人才为引领、科技骨干为支撑、青年后备为补充的‘雁阵’人才梯队 , 有力助推了型号的发展 。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 , 上海航天以机制先行 , 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 , 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共同提升 。
“比如 , 我们通过实施课题组长选拔聘任制 , 充分赋予课题组长经费使用权、队伍组建权、人员考核权 , 鼓励开展探索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攻关 。 ”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说道 。
在技能人才方面 , 上海航天构建起了由技能大师、高级技师为主体的技能人才梯队 , 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大国工匠王曙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 为了给团队输送新鲜血液 , 王曙群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岗位能力互学培训模式 , 实现了在岗10年以上的组员均取得技师职业资质 , 班组实现技师比例达到50%的目标 , 技师、工程师“双师”比例达到17% 。
近3年来 , 王曙群所在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25名技师、67名高级工 , 同时 , 其工作室辐射了航天复杂结构件数控精密加工工作室、航天钣金精确制造工作室等 , 培养出了“全国技能能手”何启超、“全国团十八大代表”舒辉、“95后数控国手”郑敬伟等一批技能人才 。
党建引领 , 融入发展大局
近年来 , 上海航天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 把骨干发展成党员” , 通过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 , 开展党员先锋岗承诺践诺 , 组建党员责任团队
和型号试验队临时党组织 , 引导科研人员践行航
天人“以国为重”的核心价值理念 。 在此过程中 , 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 921团队、长征六号团队、风云四号团队等7个团队和个人荣获“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 , 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 1人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 近5年 , 上海航天共150人次入选上海市各项人才计划 , 数十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
【|上海航天研发人才七成在40岁以下】张宏俊表示 , 面向未来 , 上海航天将积极响应“在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号召 , 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 , 瞄准“卡脖子”技术 , 采取“平台+人才”“项目+人才”的培养方式 , 通过实施“领导人才领航工程”“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青年人才支持工程”“高技能人才接力工程” , 夯实高端人才塔基 , 以航天高水平科技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